我的脱贫故事我从贫困户变成致富带头人
2022/9/12 来源:不详早上起来,冬雾弥漫,薄薄的雾纱在一座座山间、一片片椒林间飘舞着,萦绕在山顶。今年6月,亩花椒全部挂果,收入10万元左右,家里还喂了五头牛,前几天刚刚卖了一头,收入多元,另外养了4头猪,年底可出售2头。看着我的这片椒林,养的猪、牛,对比过往,心中甚是满足。
我叫刘关华,今年45岁了,敖溪镇指挥村石蚌井组的村民,家有5口人。以前,在家里面种高粱、玉米,每年有一定的收入,日子也勉强过得去。 可惜好景不长,年,我家二儿子查出来患先天性心脏病,医院跑,家里面付出了大额的治疗费用,加上大儿子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经济极为紧张,日子过得有点苦。我和家里商量准备外出务工,但家中母亲70多岁了,儿子、母亲都需要人照顾,所以决定先在镇上、周边乡镇打些零工,维持着家里的日常开销。 年年底,就在我为怎样发展好产业供家里人生活、学习发愁的时候,国家扶贫政策来了,经过扶贫对象动态管理识别,村民小组提议,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后,我家被纳入了贫困户。我们家劳动力、能干活的都很健康,我不甘心当贫困户,便一心投入发挥花椒种植。
年返回到老家开始创业,那时候种植花椒面积不大,总的差不多就20亩,但由于不懂技术,几乎就没有收入。从年起到年,我先后5次自费前往重庆江津学习花椒种植技术,扩大种植面积达到60亩。这次准备专心把花椒好好打理出来,赚点钱。近几年来的辛苦付出在17年7月得到了回报,花椒全面成熟、采摘,收获鲜花椒余斤,收益余元。 年9月,在敖溪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大力兴起产业调整,在全镇范围内栽种九叶青花椒。我将学到的花椒管护技术、摸索到的种植经验和政府的技术人员交流,也传授给村里面其他发展花椒的椒农,镇里面也开始聘请江津的专业技术老师,免费进行技术培训。 花椒开始挂果后,掌握好时间节点进行管护就可以了,不费太多劳力,那我还可以搞点其他产业。有句老话说得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挑。说干就干,在扶贫政策、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请人修了一个50平米的圈舍,买了5头牛,开始尝试商品牛养殖,椒林里的草喂牛,牛粪给椒林施肥,这样花椒和牛都长得好。 年,收获干花椒多斤,卖得27万元,除去工人工资、肥料、农药各种成本,净赚好几万。虽然家里搞种植挣了点钱,儿子读书享受教育政策、治病享受医疗政策,但支出仍然较大,镇就业办了解情况后,推荐我到贵州土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班,主要和同事一起搞广告,负责安装,每个月有元工资,也为家里增加了一笔进项,每月有稳定的收入,儿子病情也逐渐稳定了。我家申请脱贫出列。 年,有了前期不断的经验积累,在镇党委、政府和产业办的支持下,我底气十足,又承包土地余亩,开始自己培育花椒苗进行栽种,将地里10年左右的苗换掉,总的培育了近株,一部分自己种,卖一部分,又回转部分资金。 由于花椒全部开始挂果,干花椒的收益比鲜花椒高一点,我准备后面在修建一间花椒烘烤房,自己进行加工后在销售,提高花椒收益,将花椒产业持续发展下去。 如今,我靠自己双手过上了幸福生活,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镇里的“土专家”,换做是之前,想都不敢想,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会继续努力,让家庭生活越来越好,带动周边人一起发展致富增收。通讯员任明江李容
编辑蒋洪飞
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