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杨仕平一手编背篼,一手织希望
2022/10/16 来源:不详北京专科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12/8839605.html
“书记,这里一共是块钱,请帮我转交县红十字会,这心意希望能帮助到抗“疫”大事。”老人伸出一双布满老茧的手,颤巍巍的将手上几张皱巴巴但十分整齐的一叠现金交到了遵义市余庆县龙家镇党委书记谢威手中,没有过多言语,但深情满满。
他叫杨仕平,今年81岁,是余庆县龙家镇先锋村一名老支书、老党员,曾经是这片贫瘠土地上的开拓者,是全村人的领路人,村民们日子越来越好了,他却慢慢淡出了大家的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杨仕平颤颤巍巍再一次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德高望重的老支书 群山之间一条弯弯曲曲的柏油路向前延伸,顺着路一直来到先锋村上寨。只要问杨仕平家在哪里,村民们都会很热情的给我们指路。 “我们以前去镇里都是走小路,买点东西要肩挑背磨两个多小时才能到。你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是当初杨支书带着大家一起修的,路通了,我们生活也变好了,很感谢杨支书。”上寨村民曾修贤说。 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村,路不通,与外界联系很少,村民生活过得很艰苦。为了改变贫穷的面貌,杨仕平号召大家自筹资金,带着人,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修通了路,解决了全村人的出行问题。
杨仕平一直认为,一个地方要发展,除了修路,还一定要有“正气”。为了治理赌博、偷盗、横行霸道,杨仕平制定了严格的村规民约,但引起了部分村民的不满,经常骂他,到他家去要吃要喝,但他毫不在乎,依然努力地为大家做事。慢慢的先锋村村容村貌变好了,乡风也文明了,大家也开始理解他、尊重他。 “在先锋村,杨老是非常有威望的,他很支持大家工作,有纠纷调解不了我们找他,有项目落不到地我们找他,产业发展中遇到困难我们还是去找他,他总是积极为我们出谋划策。”先锋村总支书记、主任张德兵说。 杨仕平始终把党员的责任和使命牢记心中,一心想着为群众谋出路、谋幸福。他曾经作为代表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发言,并多次获得镇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压枕底的秘密 “解甲归田”后的杨仕平生活过得十分节俭,除了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离任补助外,他闲时还编背篼挣钱,编一个背篼要花三四天时间,一个只能卖40至60元,一年能编一百来个,卖上三四千元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仕平已经编了25年的背篼,双手经常被荆棘刺破,布满了厚厚的老茧。 杨仕平的老伴今年78岁,年不小心摔断了腿,行动不便,身体也不好,经常需要吃药,老两口几乎没有什么积蓄,块钱是经过多年“沉甸”再逐渐换成整钞,有些在枕头下面“躺”了很久。
杨老跟家人提出要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刚开始家人持有异议,还担心他年事已高不便外出,始终没答应。但老人一再坚持,在三儿子杨屯海的搀扶下,杨仕平来到了龙家镇人民政府。 他说:“我是党员,也是咱们基层退休老村干,国家有危难,我应该站出来,我有多大力量,使多大劲。这块钱是卖背篼积攒起来的,本来是给自己和老伴存的养老钱,今天把它交给你们,钱虽然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 杨仕平捐款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他的影响下,龙家镇企业、私人纷纷捐款捐物,为打赢防疫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疫”线父子兵 作为一名党员,杨仕平从未忘记党的恩情。他说,是共产党养育了他和兄弟姐妹,让他们上学,给了他们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他经常教育子女,要做有用的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父亲天天在家 两个儿子谨遵父亲教导,每天奋战在防疫第一线,平凡中透着坚毅的父子形象牢牢刻画在每一个人心中。 冬天的阳光下,杨仕平又坐在台阶上,编起了背篼。他佝偻着背,戴着老花镜,左手拿框,右手拿竹条,一根一根穿过去,又穿过来,编出了背篓,也编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希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孟锦群
通讯员蒋沅汐王敏宋成霞
编辑 徐春燕
编审 郑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