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师生情人民资讯

2023/7/13 来源:不详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s://m.sohu.com/a/111033359_362018/?pvid=000115_3w_a

「本文来源:贵阳晚报」

谢廷秋和她的学生

宋老师和她的学生

张叶红和她的父亲

在校学习20余载,非常感谢陪伴和教育我的每位老师,尤其是在读硕士期间给予我莫大帮助和关怀的导师——周鼎。真心地祝愿我的老师们在每一个崭新的明天都能收获不一样的美好!贵州师范大学级美术学学生。

我们一生难忘的青葱岁月,除了父母,可能就是老师的陪伴最多了。从进入稚嫩呆萌的幼儿园到懵懵懂懂的小学,从青春叛逆的中学再到心高气傲的大学,老师仿佛也在变换着妈妈、严师、父兄的角色,陪伴我们一路成长,像航标一样引领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仔细回想,其实每个学龄段的校园生活,都承载了我们每个人很多宝贵的记忆。课堂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点亮了多少渴望求知的双眸;工整规范的板书,让传播智慧的课堂精彩纷呈,而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时悄悄落下的粉笔灰,却在不知不觉中偷偷染白了他们的双鬓。

忘不了!忘不了老师在讲台前迷人的笑容,忘不了放学路过办公室看到的那个批改作业的身影,忘不了拔河比赛在一旁给同学们加油使劲的场景……所以,无论我们离开校园多少岁月,我们依然挂念老师,我们也依然珍藏着那些泛黄的记忆和成长的时光。

今天教师节,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回味那段青春岁月与师生情缘……

教师谢廷秋:台上的36个春秋

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6个春秋。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谢廷秋老师徜徉在优雅的汉语世界,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

课堂上,学生们评价她“激情澎湃,口吐莲花”;课堂外,“像一株树妈妈,把阳光和雨露洒在一棵棵幼苗上。”

谢廷秋自幼喜欢文学,拼命读书。年,谢廷秋辞去粮油公司的工作,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

在本科学习阶段,封孝伦教授对谢廷秋影响颇深,直到今天,封孝伦教授讲授的朦胧诗带来的震撼她依然记忆犹新:“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顾城《感觉》),那代表新生的鲜红和淡绿,打破了一片灰色的世界,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大学三年级,封孝伦教授开设了《美学》课,美学深化了谢廷秋对文学的认识,后来封孝伦教授提出的三重生命美学观将人的生命分为肉体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层面,谢廷秋感觉人生的路一下通透了,她要昂首阔步地走下去,让每一重生命都发光。

为了深造,谢廷秋如愿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博。在这里,她遇到了第二位恩师王又平教授。王又平教授是一位充满激情、性格洒脱的老师,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身心放松和做学问一样重要。王又平教授会和学生一起唱歌,尤其喜欢张信哲、周杰伦的歌。“王老师唱《菊花台》会唱得泪流满面”。“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个出自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的句子,因王老师的深情演绎,成为谢廷秋做教师的一个尺度。

两位老师不仅将谢廷秋引进了学术的殿堂,还影响了她36年来的教学,“我内心的感恩是永远表达不尽的”。谢廷秋精心育桃李,无限延展了秋天的收获。

在学生眼中,谢廷秋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她要求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绝不能打半点折扣,学生论文写不完,假期她一定要把学生留在身边耐心细致地指导。已经毕业的博士生曹源回忆起谢廷秋对他博士论文的指导过程,感觉真是脱了一层皮,“几个假期都回不了家”。

谢廷秋喜欢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她会带学生去阳明祠喝茶,去花溪半边山烧烤划船,去KTV唱歌,一曲《知音》飚得学生们都傻了。她还会和学生一起打乒乓球、跳健身操。她把她的一点点闲暇连同她的爱都给了学生。级的硕士生焦敬敏记得,他们读书时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谢廷秋家,大家一起包饺子。谢廷秋买好材料,十几个人一起动手,洗菜的、切肉的、剁姜的、剥蒜的,各司其职,热闹非凡。

教师节,谢廷秋代表老教师登台展示老中青教师的传承,为此她写下一段感言:“春去秋来,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我和我的师大一起成长,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我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要放弃很多休闲娱乐。书房聚神、科研积淀、讲台挥洒,每一步都是拼搏,但每一步都是快乐,因为这份神圣高贵的职业就是我快乐的源泉。我爱我的学生,我的学生爱他们的学生,我们的爱伴随着知识,一代一代传承。”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董容语

教师宋洪妹:把温暖带给每一个孩子

“以前我最怕当老师,没想到当了一辈子老师。”已值古稀之年的宋洪妹,曾是南明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这位乐观、有爱心的宋老师,用自己的“阳光”照耀着每个学生,让他们在童年里有着不一样的“灿烂”。

说起自己的从教经历,宋洪妹有点难为情地说:“我以前最怕当老师了!感觉责任太重,而且很累。”22岁时,宋洪妹的户口从余庆迁回贵阳,家中仅靠哥哥每个月13.5元的工资生活,实在捉襟见肘,于是,当一所民办学校招老师时,她就硬着头皮去了。“年,我成为了一所民办学校的老师。除了教数学,还教体育、唱歌,每个月工资28.5元。”

当时民办小学条件极差,冬天教室内透风、漏雨,冷得像冰窖。“孩子们经常是带上柴、背上煤来教室里生火取暖。”宋老师仍记得,有个家住玻璃厂的何姓小女孩,大冬天淋雨到校时,双脚都冻僵了。“她的鞋子都穿不进去了,后来是我背着她回家的。”那一刻开始,宋老师越发地爱自己的学生。“他们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论是学习、生活,我都想要关心他们。”

年,民办学校撤销。宋老师与多名老师一同参与考试选拔,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南明小学任教。

“当老师,得有自己的理念。作为老师,要担得起教书育人这4个字。”宋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多给孩子一些阳光,他们终会绽放不同的灿烂模样。

“主动发言的同学,不论答对答错都可以获得五角星。答错的孩子我从不批评的,反而鼓励他们,这样的话他们记这个知识点就会更牢固。”

在宋老师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玩”得很开心。“孩子们可喜欢上测量课了。”如何求面积?宋老师让学生们带着绳子和卷尺来上课。上课铃响了,她便带着学生们到操场上上课。“他们可以用绳子,自由地画出三角形、梯形等等,然后自己用卷尺量,我再教他们怎么计算面积。”这样的方式令很多学生从“怕数学”变成了“爱数学”,下课铃响了,甚至还有学生主动给宋老师说:“不下课,继续上课。”

宋老师犹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冬天,天空突降大雪,当她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目光都落在了窗外的白雪上。“我想,既然他们没心思上课,还不如放他们出去玩。”宋老师偷偷地带着学生下楼玩雪,看着孩子们快乐地打雪仗、滚雪球,成全了孩子们童年的欢愉,宋老师觉得是最有趣的一堂课。“贵阳太难遇上那样的大雪了,让孩子们享受难得的快乐,很值得。”

55岁退休,60岁宋老师又回校任教。3年后,她却因患重病离开了讲台。几乎天天都有学生去看望在病房中的宋老师。“真的让我很感动,他们很关心我。我在病房也给他们讲题,遇到不懂的他们就来病房问我。”宋老师笑说,她生怕打扰了病友,把学生送的水果都分给了同病房的病友。“我觉得当老师真的很有成就感,这些娃娃给你带来的乐趣是其他的职业不能比的。当老师我找到感觉了,发现乐趣了,下辈子我还要当老师。”

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收获与学生间浓浓的师生情,都让宋老师的内心充盈着愉悦。“这是年六(4)班学生送给我的纪念册,每个学生都有照片,还写下了祝福语。这是名叫龙玺的学生,年送给我的教师节礼物是一个小锤子,她知道我的腰痛。”

最令宋老师感动的是届的学生,“这真的是最记情的一届学生。”宋老师回忆,每隔10年,学生们就要组织一次大型同学会。“你看,这是30年的同学会,他们都40多岁咯。”宋老师说,她与另一名老师还带着学生们到教室里“上课”,时光仿佛穿越到了30多年前,延续着三尺讲台上的幸福与温暖。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杜立

教师张叶红:做教师的父亲改变了我

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太湖县小池镇石霞中学教书。我小时候看见过一张他的黑白照,那时候的他头发乌黑浓密、面容清秀俊美,只见他站在讲台上平和地凝望着学生,身后的黑板上14个有力的粉笔字赫然在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张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以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读师范。是父亲开启了我一生的教书生涯。

父亲是一个敬业又顾家的人。他在石霞中学教书的时候,每天要走四五里山路。天不亮就起床,翻山越岭赶到学校上早自习;下晚自习后又摸回家。有时候半夜醒来,我会迷迷糊糊看见父亲在煤油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那些年,父亲忙着教书、写作,很少对我有什么教育。但是,身教胜过言传,多年以后,我就成为了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备课到深夜。

当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从石霞中学调到了离镇上近些的白沙中学,成了我的语文老师。父亲教我们语文,从来不像别的老师那样在黑板上抄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类的,他总是天马行空地讲一些课本上从来没有、但与课本有关联的东西。他有一根“神奇”的教鞭,亮灿灿的,收拢时像一支笔,但他从没有用它打过学生。他特别关爱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特别欣赏写作有灵气的学生。哪位同学作文用了一个好词或写了好句子,他都要眉飞色舞地大肆表扬。但他从未表扬过我这个女儿学生,也从未给我这个女儿学生开过“小灶”,他只是给我订了一些《作文大王》《中学生数理化》之类的刊物,在那个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这些是多么宝贵的精神食粮啊!多年以后,当我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女神”语文老师后,父亲经常说:“做老师,我不如你!”但其实,我从教以来所获的“金杯”“银杯”及家长们的口碑,只是年少时受了他的影响而已。

我初中毕业到太湖师范读书,父亲同时调到了太湖县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并且担任内刊《长河文艺》编辑、主编。他那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了,向他求教的文学爱好者众多,他总是耐心细致地与他们交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在父亲的关心、扶持下,他们中的一些人先后走出了太湖,有的“北漂”,有的南下,有的成了报刊杂志的骨干和中坚,有的成了知名作家、记者。受父亲的影响,我在太湖师范《晨钟》文学社从一个普通的社员成长为社长,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梦想——“文学梦”。

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散文,加入了安庆市作家协会。但是父亲只是让我安心教书,用心自学专科、本科。当我通过自学拿到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父亲又要求我多读书、看报,关心时事,做个好老师。就这样,我在教书这条路上走了快30年,从农村到县城,从语文老师到业务校长,经历了辛苦,但更多地感受到了为人师者的幸福和快乐。

父亲说,每个人脚下的路都有千万条,无论选择哪一条,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一定会走出灿烂与辉煌。

太湖县实验中学张叶红

教师伍燕:用爱心“照亮”孩子

老师这个职业,并不轻松。每次感到疲惫时,伍燕都用一句话给自己打气:“当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不是奉献,而是幸福。我庆幸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并做出价值。”伍燕将班级中的每个孩子都视作自己的“朋友”,新学期伊始,她逐一与班中学生对话交流。“我们班有50多个学生,现在我已经和30多个学生谈了心。”开学前,伍燕特意给班上的一名“小调皮”写了一封信:“五年来,我们两个‘斗智斗勇’,老师想告诉你,每一个时刻都能成为新的起跑线。六年级了,我们就重新出发吧,伍老师相信你可以,因为你也是我见过最有天赋的孩子。”

伍老师说:“每个孩子都需要多关心,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希望老师一起拿着指南针,带着爱出发。”

教师何金琪:我的付出没有白费

贵州省司法警官学校的教师何金琪不仅是一名警察,也是一位心理学教师。警察与教师这两个职业,在何老师眼中是共通的。两个身份、两个职业都是为了引导、帮助人,让大家更健康、平安、和谐地生活。

她是人民警察,为守护平安冲锋在前;她也是人民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两个职业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警察在坚守,教师有担当。

前不久,何老师为学生策划了一台以“使命担当”为主题的晚会,日夜操劳的她在晚会最后颇受感动。“最后一个节目,学生们全体起立同唱《中国人民警察警歌》,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所有的疲惫瞬间就消失了,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看着这些即将成为警察的学生们激情昂扬地唱出这首歌,将人民警察忠诚履职的意识扎根心里,作为老师的何金琪感到很自豪。

何金琪:贵州省司法警官学校心理学教师,任教犯罪心理学、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相关内容。

伍燕: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贵阳分校老师,获得云岩区骨干教师、云岩区教坛新秀、云岩区优秀班主任称号。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杜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