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余庆勇立潮头敢为先
2022/8/15 来源:不详从年10月至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曾三次转战余庆县,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记忆。
近年来,余庆县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依托红色资源,深入抓好脱贫攻坚、“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社会治理、医疗改革等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民生底色更加厚实。
余庆县突破乌江纪念广场贺春雨/摄
决战脱贫带富群众
余庆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产业发展助脱贫,解决就业促增收。
贫困不除,绝不收兵。该县形成“县有指挥部、镇有指挥所、村有攻坚队”的脱贫攻坚指挥格局,以资金、项目落实落地为抓手,配套实施了一批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新建、改扩建通组公路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处,农村电网改造项目18个。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
积善社区、何家湾小区、同康苑小区……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点让贫困户从山窝窝里搬进了整洁干净的高楼,小区里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有后续扶贫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确保贫困群众能拔穷根。
搬迁户陈英说,政府给贫困户修了漂亮的新房,彻底告别了以前的生活。
据悉,该县共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个,搬迁贫困群众户人。创建扶贫车间和返乡创业园区,引进一批企业,提供一批岗位,解决一批就业。同时,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着重发展生猪、茶叶、果蔬、花椒、生态渔业等产业,强化产销对接,持续做好“菜单式”扶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关兴镇狮山村红旗组贫困户陈显江说。
“十三五”期间,该县茶园面积有27.7万亩,产值达20余亿元,“余庆茶·干净茶”走出国门;年均出栏生猪24.39万头,稳定果蔬种植20万亩以上,发展花椒种植6.5万亩,全方位、多渠道鼓起群众的“钱袋子”;两个贫困乡镇实现摘帽,30个贫困村出列,户人脱贫。
美丽乡村展新颜
“山顶松柏杉,山腰经果林,田里稻菜瓜,院内猪鸡鸭。”这是如今白泥镇满溪村罗家坡的真实写照。
曾经因为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罗家坡穷得“远近闻名”。为了改变村庄的贫穷面貌,年,当时的村支书周修平带领村民植树造林、挖井修渠、拉线牵网、引电进村、发展红金橘……几年之后,荒岭绿树成荫,解决了水电路的问题,村里的红金橘成了县里畅销的农产品,村民户均年收入从以前的一两千元增长到了五六万元。
罗家坡的蜕变便是余庆县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成功实践。年以来,该县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目标,深入开展“四在农家”创建工作,累计建成“四在农家”创建点个,打造了“余庆坊河滨”“余庆坊红渡”等35个精品示范点,建成了松烟镇白沙水乡、二龙村玉河村寨、龙家镇黄金榜等最美村寨,带给了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不止步。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余庆县在“四在农家”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和探索。年以来,该县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将品牌转化为市场资源,与市场接轨,迸发出更强的活力。“旅居农家余庆坊”这个品牌,从“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成功蝶变为共建、共治、共享“旅居农家”新模式,吸引游客吃住在农家,游玩在农村。
如今的余庆县,是一幅城乡协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谐文明、殷实富裕的美丽画卷,茶园青翠山花烂漫,乡村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令人沉醉。
基层善治城乡和谐
听党史、重走长征路、体验农家生活……近年来,到红渡村开展红色教学的团队络绎不绝。
“十三五”以来,红渡村结合实际,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发展,依托迴龙场渡口、突破乌江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和历史人文优势,重点打造“余庆坊·红渡·旅居农家”示范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今年,已承接省内外培训班50批次余人次;接待省内外团队54个人次。
近年来,余庆县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以县、乡、村综治中心为平台,统筹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力量,健全以“党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红色引擎”。探索建立了“三级书记保平安”领导责任机制,“四级全科网格”服务管理机制,“村级日研判、镇级周分析、县级月调度”的协调推动机制等,打造出一批基层社会治理的品牌示范。
“多亏网格员,邻里关系更和谐。”子营街道积善社区搬迁户任某逢人便夸社区网格化服务。
前不久,积善社区68岁老人张某因被邻居任某患有三级智力残疾的小孩推倒受伤,双方发生纠纷。网格员胡坤了解情况后,立即召集双方进行现场调解,以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为着力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双方达成和解。
近年来,该县探索推行“网格化”服务机制,将71个村(社区)划分为个基础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名,创新“”结对帮扶模式,大力实施“双向%”挂帮工作机制;整合综治、群工等资源,建立了以县群工中心为龙头、乡镇群众站为纽带、村级群众说事室为基础、组级治安中心户长为前哨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平台,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年,该县还建立了“三级书记保平安”责任体系,通过地方媒体向全县公布县委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副书记,县公、检、法、司和信访局主要负责人以及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法书记、派出所所长、村党组织书记的电话,并制作《余庆县“三级书记保平安”干群联系卡》,在各村张贴,确保群众诉求有路,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
松烟镇村民王艺桦便是这项责任体系的受益者之一。“看到公布的电话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镇党委书记电话,反映自己的诉求。”王艺桦说,“没想到引起了县委的重视,受到县领导的亲自接访,还督办解决了问题。”
余庆县始终按照“惠及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的理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动群众一起参与,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结合、有机统一。先后5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两次捧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4次获得“全国普法类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5次获得“全省平安建设类先进县”荣誉称号。
近5年来,该县刑事案件逐年下降20%左右,连续13年群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荣列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
医改惠民群众乐
“现在卫生室就在家门口,家庭医生随时上门服务。”说起医改带来的好处,龙溪镇苏羊村村民李兴连十分满意。
李兴连口中的卫生室就是政府出资建设的苏羊村卫生计生服务室,设有诊断室、中医药房、治疗室、理疗室等,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医疗服务。
而这也是余庆县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长期以来,该县始终坚持民生为本,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特别是年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医院公益性、调动改革积极性、保障改革持续性入手,以“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着力推进健康余庆”为目标,形成政府公益办医、医院管理、城乡融合发展“三大体系”,有力助推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实行医改后,医务人员业务能力有所提升,医院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松烟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德庆说,医院北院成立以来,派来了11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增设了儿科、CT室、胃镜室,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医院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上得到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了医改阶段性目标。当前,该院实现了医务性收入、三四级手术占比、基药使用率、人员经费支出、医患满意度“五提升”;万元收入能耗支出、资产负债率、平均住院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费用支出占比“五降低”。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该县投入3.15亿元,改扩建医疗用房7.68万平方米;医院、县保健院整体搬迁,县医院综合楼投用;“三改同步、统筹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松烟镇、龙溪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医院荣获“医院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单位”荣誉称号;医院荣获“国家医院医院”荣誉称号;该县获“国家级医改示范县”“国家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荣誉称号。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余庆县将继续坚持以民生福祉为导向,始终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盯“四新”目标,加快“四化”发展,坚持“一绿两新一制造”的新型工业化、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产业布局的农业现代化、“全景余庆·全域旅游”的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同频共振,加快建成城乡融合样板县、绿色发展先行区,做好“四在农家发源地·美丽乡村一枝花”品牌,朝着“紧贴黔中、立足遵义、面向成渝、一路向北”的发展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