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三言丨如果拼搏有颜色,那一定是贵州
2023/3/6 来源:不详绿水青山、绿色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制造、绿色链条……打开政府工作报告,清风迎面,满目“苍翠”。
一个以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的绿色贵州跃然纸上。
碧河风静物华殊,翠岭雾轻春草苏。
绿色,成为省两会上的热议词。代表委员们说,贵州的“绿”既有大自然下笔浓墨重彩的绿水青山,也有政府培育壮大的绿色经济。
两会一言:守住绿
冬日清晨,湿冷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在贵阳黔灵山公园登高望远的游客许佳佳发了一条朋友圈,图片背景是大山与猕猴,质朴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
贵州,森林多,植被广,是全国有名的“山地公园省”。
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年贵州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7%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
查看往年数据,就会发现,贵州的“绿”一直在增加。
年,贵州县城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森林覆盖率为55.3%;年,贵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森林覆盖率为52%。
“对比三年的报告,贵州森林覆盖率的增长速度,令人震撼。”省政协委员、贵州金元集团董事长吴润华说,绿色已经成为贵州的魅力名片,原生态是金字招牌。
这张绿色名片来之不易。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喀斯特中心地区,因岩溶地质留不住水,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严重。为了守住绿水青山,启动了“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大生态”列为继大扶贫、大数据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行动,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每年6月18日确定为“贵州生态日”,实施“河长制”、成立了全国首个生态(环境)保护法庭……
不懈努力,久久为功,贵州换来了山青、天蓝、水清、地洁,换来了脆弱生态到郁郁葱葱,地图上绿的底色越来越强,发展底气也越来越足。
两会二言:绿变富
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不可能!贵州亮出的答案铿锵而有力。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带来金山银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是贵州转化“两山”的“金钥匙”。
遵义市桐梓县大河镇龙坪村地形地貌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面临土地先天不足。“以前,守着青山望着天,日子就像吃黄连,苦得很哟。”村民龙文养了几头猪和牛,仅够糊口。
年下半年,村里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村民种起起高粱和方竹,贫困户全部养肉兔。“嘿,自那以后,收入就像芝麻开花,越来越高哩。”龙文现在已经是村里的“养兔大户”,有多只兔子,去年收入达到多元。
省人大代表、遵义市桐梓县大河镇龙坪村委会主任魏其刚说,“为了拔穷根,乡亲们积极响应政府主导的绿色经济助力脱贫攻坚,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齐心协力、实干一年,去年龙坪村成功摘下了“贫困帽”。
收获绿色经济红利的,还有余庆县松烟镇松烟村。
“我们不是贫困村,以种植烤烟为主,每亩地能够有元收入,去年村民人均收入是元。”省人大代表、余庆县松烟镇松烟村委会副主任杨英笑着说,松烟村以绿色经济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植农产品所需要的肥料、地膜等土地‘标配’,均以绿色产品为主,发展循环经济,村民现在对环保概念比谁都清晰。”距离松烟村7公里的二龙村,则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骑游生态园,每年举办山地自行车的全国大赛,以此为抓手,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旅融合。
贵州的绿水青山,已经从自然资源变成创富资本。山已还是那山,水也还是那水,变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近年来,贵州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康庄大道。
两会三言:富变美
山好、水好,景美,美不胜收、不可辜负。近年来,贵州各地充分释放山水活力,发展全域旅游。
省人大代表、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委会副主任邹贤杰很自豪的介绍起“云贵小江南”——湄潭的乡村振兴与农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湄潭县牢固树立‘两山’理念,不搞城镇化大开发,只搞生态环境大保护,依托茶旅一体化模式,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路越走越宽,村子越来越美。”
湄潭龙凤村,群山翠绿,白墙青瓦,家家户户有茶树,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暇时便泡壶茶,看天边云卷云舒,生活惬意。村子富美了,来村里休闲度假的游客越来越多,邹贤杰说,村里一边做大做强茶产业,一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精品民居,不仅让乡村越来越漂亮,也给村民带来了不错的收入。
省政协委员、贵州湘商联合会会长黄建军表示,贵州的气候全国闻名,尤其是每年的5至11月份,绿意盎然、气温舒适,吸引着许多外地游客到贵州康养避暑,“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喜欢到海南,我认为贵州无论是颜值还是气候都不输于海南,这方面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正如黄建军所说,贵州发展全域旅游成绩斐然。
年,贵州省接待游客9.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多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33.1%,带动30.3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
“山”字经,“水”文章,气候“牌”的背后都凸显一个大写的“绿”。贵州咬定“绿”字不放松,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了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绿色发展体系。
今朝,绿水青山换来了美丽乡村,换来了金山银山,更换来了群众的美好生活,一幅波澜壮阔的百姓富、生态美的壮丽画卷,铺陈眼前。
撰文摄影: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刘丹潘先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