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一乡友深情撰文一鸭一叶总关情
2022/6/3 来源:不详北京最好的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离开余庆30多年,尝尽酸甜苦辣人生诸味,而“剔骨鸭”的味道总在心海沉沉浮浮,我一次次凭借记忆的味道游回故乡。
一
大湾是个小地名,隐没在黔北巍峨苍茫的崇山峻岭间。山野茂林修竹,绿海延绵,山风掠过,掀起阵阵涛声。村庄在鸟儿的聒噪中醒来,炊烟袅袅,仿佛绿浪席卷而起的水柱,在山间升腾、弥漫、消散。阵阵“嘎嘎”的声响从绿荫掩映的栅栏传出,打开栏栓,鸭儿们异常兴奋,争先恐后拥挤而出……就是在这烂漫的山野,我开始了最初的跋涉,步态如鸭,摇摇摆摆,转眼已过半生。童年并未留存太多的记忆,但鸭的身影和声音,是那样的亲切和熟悉。瘦小的体形、褐色的羽毛、黑色的斑点、短短的颈项、丰满的后躯……当它们漂游在水面,就像一艘艘移动的小船。仲夏时节,绿油油的稻田是鸭儿的乐园。鸭在稻茬间自由穿行,快乐觅食,寂静的田野因鸭儿的欢唱充满无限生机。鸭没有音乐天赋,却是最具智慧的歌手,一生都在重复拟声词——嘎,鸭用一个字提醒世人:大道至简,言多无益,唱得好不如做得好。我曾有幸聆听一位老人与鸭合奏的乡村交响。那是一个秋日的傍晚,夕阳把柔光洒进大湾,片片晚霞倒映在兰坳大田,阵阵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鸭是游泳的高手,两只红掌前后交替拨划清波,显得绅士悠闲。就在“绅士们”用尽晚餐踏上归程之际,山坳突然传来嘈杂的声响:嘎嘎,嘎嘎嘎……循声望去,一个月牙形状的棚子出现在坳口,棚子不停地向前移动,棚后跟着一群鸭,黑压压的一片波涛般向我涌来。移动的鸭棚已在毗邻兰坳的秧地停下。秧地是我家的另一块田,面积比兰坳大田还大,但常年干涸,秋后的秧地干裂着嘴唇,满地散落着干谷草,适合鸭团安营扎寨。我向鸭棚走去。牧鸭人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满脸堆笑,他用手指指棚子,示意我去坐坐。棚子由木头和竹子合建而成,底下横着几根结实的木头,将棚子与地面隔开。中间有一敞口,供人置身其中,挑着棚子移动。原来,这个月牙形般的棚子并非鸭子居住的安乐窝,而是牧鸭人移动的家。夜幕降临,老人将一根长竿立在棚前,忽然唱起了歌谣:“鸭娃,来呀——来呀——来呀来呀,今天就在这里安家,快来呀——快来呀——快来呀来呀!”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不计其数的鸭子瞬间潮水般涌来,又在老人的周围迅速散开,像是经过排练一般,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将棚子围在中间。月牙挂在头顶,满天繁星眨着眼睛,老人重复着歌谣,长长的音调与短促的“嘎嘎嘎”声融为一体。大约一周之后,大湾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我不知牧鸭的老人来自哪里,也不知他走向了何处。多年后,当央视推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余庆剔骨鸭”这一特色美食声名鹊起、享誉全国。每每品味,总会忆及这段往事。记忆是时间之桥,一头连着味蕾,一头通往食材之源。二黔中大地处处有鸭,上苍并没有给余庆独享的权利。到底是什么,使余庆将人人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独占的资本”?说来让人难以置信,剔骨鸭的形成竟然源自一把神奇的小刀。我曾在某地博物馆见过一只彩绘陶鸭。那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陪葬品,极其精湛的陶艺,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穿越遥远的时空,一位潇洒倜傥的大师正以陶为“纸”,以刀代“笔”——陶鸭昂首张嘴,两翅作月牙形,尾部平直,双足呈扇形直立,引颈鸣叫。我猜陶鸭陪葬的主人一定是位美食家,渴望拥有一只涂着色彩的“烤鸭”,生可相依,死可相随。若干年后,一道天下美食——北京烤鸭横空出世。作为宫廷食品,大厨们对菜品的研发显得格外小心。形,保留鸭的全貌,喻示江山之一统;色,金黄油亮,与龙袍相似,“黄”“皇”音相近;味,肥而不腻,外脆里嫩。与北京烤鸭截然不同。余庆剔骨鸭不仅没有保持鸭子的全貌,而是对一只全鸭千刀万剐,进行彻底的纯粹的肢解。神奇的小刀充满魔法,刀锋划过,片片鸭肉从骨头分离。一道美食的名扬,竟要经受如此的“切肤之痛”,让人唏嘘不已。用秘制佐料精制而成的剔骨鸭低脂高蛋白,食之不上火,无腥辣香,浓郁的香味散发出难以抵挡的诱惑。三
年6月,中国·余庆剔骨鸭产业文化园项目正式开园,这是余庆“一鸭一叶”重点项目之一。至此,余庆剔骨鸭食品产业链发展有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一鸭”是指余庆剔骨鸭,“一叶”则是余庆小叶苦丁茶和余庆干净茶。余庆是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证明商标”。小叶苦丁茶富含有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20世纪80年代,平常人家多用苦丁茶来消暑解渴。妈妈说,“苦丁”就是穷人的意思。记忆中的苦丁茶是清凉的味道,农家人对制茶没有什么讲究,摘下野生的苦丁茶叶,用水淘净,在簸箕中展开,放在太阳底下,阳光吸吮着茶叶的水分,嫩绿的叶面渐渐褪去鲜艳的色彩。烧一壶开水,抓一把茶叶放入壶中,待热温退去,将茶倒入碗中,一口一碗,好不惬意!苦尽甘来!苦丁茶见证着山乡的巨变。一片片叶子,撑起了农民增收的希望。余庆儿女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立春过后,万物在沉寂中醒来。位于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的万亩茶海吐着新绿,几十名采茶姑娘提着小竹篮,穿梭在垄垄茶树中,两只纤手似蝴蝶翻飞,一粒粒清香稚嫩的芽尖落入篮中。人生百味,道在茶中。茶之道,就是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道。如果说绿水青山是余庆干净茶最纯净的底色,党心民意同频共振则是余庆干净茶最动听的音色。美食飘香剔骨鸭,健康就饮干净茶。只有30万人口的积善小城,就有10万群众因鸭兴业、因茶致富。乡村振兴谱新篇,一鸭一叶总关情。作者简介
郑继国,贵州余庆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现供职于贵州广播电视台。原题:人生百味郑继国:一鸭一叶总关情(来源:天眼新闻)点击上方图片即可下单购买余庆剔骨鸭监制:贺春雨审核:陈金杨菲穆明飞编审:陈晓兰周磊编辑:欧子荧投稿邮箱:jry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