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过后需重视防疫防病中国数字科技馆
2023/6/2 来源:不详北京皮肤科治疗好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广西永福,一座多人的村庄被洪水围困,融水一家6口离开房屋10多分钟,楼房就在眼前轰然倒塌;广州增江河水倒灌,附近村庄被淹;贵州余庆县小腮镇40余农户房屋倒塌或遭严重损坏……近期,我国江南、华南等地遭遇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广西、广东、贵州、江西等11省(区、市)部分地区出现洪涝、滑坡等灾害,数百万人受灾。进入七月中旬,中央气象台还在继续发布暴雨预警。面对即将到来的恶劣天气,做好预防是减轻自然灾害伤害的有效途径。而大灾后防大疫,预防各类疾病,才能保证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的有序开展,更是确保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初中后三期,防病各有侧重
洪灾初期即洪水冲击期,为灾害发生后数日到十数日。疾病种类总体与平时类似,但由于灾民长时间接触洪水,衣物无法及时更换,大量迁移过程容易遭遇蛇虫,以及进入夏季后南方地区高热高湿等因素影响,疾病发生率较高。重点需要预防洪水浸泡相关的湿疹、接触性皮炎、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皮肤病,以及不洁水源或污染食物造成的非传染性腹泻,受凉疲劳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等。
洪灾中期即洪水积蓄期,为灾害发生后十数日到数月不等。常因临时安置点人口密集、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缺乏清洁饮食和饮水,以及夏季气候条件有利于蚊虫的孳生繁殖等因素影响,此时皮肤病、腹泻、感冒、中暑等同样可反复发生。此外,更需要注意预防霍乱、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乙脑、流脑、血吸虫病、手足口等肠道、呼吸、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
洪灾后期即洪水消退后的灾害恢复期,多为灾后数月到一年。此期由于灾民返回家园的人畜流动,灾区环境的破坏和蚊蝇孳生等致病因素的持续存在,所以某些传染病仍有扩散流行的可能。同时部分儿童可能漏种疫苗,使脊灰、麻疹、肝炎等靠预防接种控制的疾病发病率升高。另外灾民由受长期心理应激、高强度劳动、物资相对匮乏、环境相对恶劣等因素影响,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疾患、关节疾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疾病预防须做到3点
洪灾过后,想要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3点:
少接触多清洗,皮肤应无恙避免长时间接触沙泥污水,接触后及时清洗。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服,特别是身体皱褶部分的清洗。尽量保持衣物、皮肤的干燥,注意防晒。穿透气的鞋袜,避免共用衣物毛巾。保持积极心态及良好的生活规律。
降强度补水补盐,不中暑不感冒日平均气温30℃或相对湿度73%时要减少户外活动及降低劳动强度,注意补水及适量补充盐分。尽量避免淋雨受凉、过度疲劳,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儿童体弱者减少与患者接触,勤洗手,保证睡眠充足。
把好饮食关,预防非传染腹泻尽量饮用纯净水。浑浊污染的水先澄清再消毒且检测合格才可饮用。家庭水缸可投放漂白粉精片或明矾进行杀菌、沉淀,饮用水前彻底煮沸。吃新鲜饭菜,食物煮熟煮透,不食用溺死的动物及在洪水中浸泡过的食物。
文/刘华渝,张连阳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