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高考第一村凭什么诞生600多名大

2023/11/26 来源:不详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唐天喜

在邵阳邵东市,提起水东江镇长胜村,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提起“才子村”,大家都会表示“晓得!”长胜村为什么能获得远近闻名的“才子村”美名呢?11月6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村里为优秀学子在村道旁树宣传牌报喜。

“满堂红”:一家4个子女都考上大学

在邵东市水东江镇长胜村,说起申春轩、曾腊秀一家,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夫妻培养的三个儿女都考上了大学。大儿子申宏梁年考入大连铁道学院(今大连交通大学),女儿申圭良年考入湖南农业大学,小儿子申宏宇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

“那个时候为了让三个小孩读书真不容易。”11月6日,81岁的曾腊秀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回忆,当时家里很穷,一个人也才三分田,为了赚生活费和给孩子交学费,她经常晚上磨豆腐,白天挑着担子走村入户去卖豆腐,间或还种点黄花菜卖钱。后来,她又和丈夫申春轩一起到贵州去打工,开过小商店,卖过麻辣烫,“我儿子讲我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

申宏梁非常体贴父母,每天放学回家就看牛、干农活。申圭良以哥哥为榜样,勤奋刻苦,常常挑灯夜战,深夜做完作业后还主动预习新的课程。申宏宇在高中时就入伍了,但在哥哥和姐姐的帮助下,他注意学习方法,在部队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后来成了驻港部队的一员。

“我兄弟姊妹有9个,我没读书,很遗憾,所以我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走出乡村。”曾腊秀说。

让她和丈夫高兴的是,如今他们的三个孩子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而且孝敬父母,共同出资给父母盖了新房,就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三个孩子都回到老家跟父母团聚。

在长胜村,一家子女全上大学的不止申春轩、曾腊秀一家。

冷水堂组村民申建勇的三个女儿也全部考上了大学。大女儿申央央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世界强企业工作。在姐姐的榜样激励下,申超玲考取了广州大学的研究生。申珊珊考上中山大学,后来又在香港读研究生,毕业后同样在一家世界强企业工作。

还有村民曾送秀一家三个子女以及村民申仲凯一家四个子女全都考上了大学。

“我们村还有博士父子、博士夫妻、硕博夫妻、硕博兄弟……”长胜村党总支书记申哲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自年恢复高考以来,该村已有余名大学生,其中,迈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40多所重点高校的优秀人才多达余人,其中18名博士生,50名硕士,留学海外人员8人。

光荣榜上记录了村里考上大中专院校村民的名字。

长胜村目前有余人,平均6人中出一名大学生。邵东市教育部门曾有人表示,长胜村大学生培养率高出邵东市平均水平4倍多。

年5月,长胜村被湖南省关工委授牌“湖南省青少年家庭励志教育基地”,年8月被国家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长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村”,被誉为“邵阳高考第一村”。

深思考:为何长胜村人爱读书

长胜村为何能走出这么多大学生呢?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发现,长胜村其实并不位于城区,而是位于衡阳和邵阳交界的观音山下,距邵东市区有36公里,距水东江镇有14公里,从镇上开车去村里,虽然海拔不过多米,但都是不断弯曲的山路。

83岁的申春轩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他18岁时去当时的邵东县城开会要步行6个多小时。

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的村民申宇似乎找到了答案。

申宇说,他发现村里很多人家或村民小组都会以“堂”命名。比如积余堂、明德堂、礼余堂、可大堂、霖庶堂、茂生堂、道仁堂、敦仁堂、三和堂、握瑜堂等。

11月6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村里走访时,发现不少村民新建的楼房依然以“堂”命名,比如自兴堂、永富堂、龙莲堂等等。

“我小时候觉得这些堂的名字特别,长大后才发现它们都是有出处有来历的。”申宇说,比如“积余”二字出自《周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有多年历史的可大堂,则用柱子上的一副对联解释了“可大”二字的含义:可以读可以耕可以仕可以世守,大其志大其量大其学大其家声。

从中可以看出,“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风是长胜村人的共识。

而在申哲看来,曾经的贫穷也让村民们渴望用读书来改变命运。

四个子女全都考上了大学的申仲凯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供孩子上学,申仲凯早起晚归,披星戴月地种黄花菜、种柑橘。如今是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的申良方,小时候即将启蒙时,便遭遇学费难题。当时恰逢村小要做新课桌需要木材,他的母亲余佑秀从房子的阁楼上撬出一块楼板作为申良方的“学费”交给学校。

退伍回来的申伯胜务过农、当过教师、干过企业、任过村支书。虽然生活很苦,但申伯胜夫妇经常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想读书,爸妈再苦再累也供你们上学!你们读到哪里就送到哪里。”后来他家女儿申伶俐、大儿子申理达初中毕业后便甩掉书包各自打工,赚钱补贴家用,并供弟弟申理滔求学。申理滔在高考遇到挫折时,申伯胜没有生气,而是安慰、给予信心。最终,申理滔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目前在武汉一家企业从事科研工作。申伯胜告诉记者:“我们都认为,只有读书才有前途,培育子女读书既利自己也利国家。”

村里也一直鼓励大家读书。

长胜村村民有十多个姓氏,哪个宗族后裔学习成绩优异,全族人都捐钱捐物资助学业。本村的私塾先生也愿意对优秀学生减免学费以示鼓励。

申宇记得,10岁那年的春节,村里退休的端林老师送给他和弟弟申旺一人一套笔和本子,并分别题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到长城非好汉”。“当其他村的孩子还在到处疯玩时,我们村的长者和老师就开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6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