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遵义余庆山区农业县奏响工业发展
2022/9/17 来源:不详8月28日,遵义市召开“脱贫攻坚看遵义”第六场县(区、市)专场新闻发布会。余庆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王飞作主题发布,介绍了余庆县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书写山区农业的生动故事,奏响工业发展的传奇乐章。
坚持因地制宜,大做“农”字文章余庆地处北纬27度,农业人口26.75万,耕地面积71.35万亩,属典型的西部山区农业县。因时就势,长期致力发展“粮、油、烟、畜”等传统产业,是全省优质烤烟、商品粮油、生猪生产基地和果蔬、中药材重要产区,也是全省生态农业示范县。余庆小叶苦丁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证明商标”;“大凉山”米多次斩获全国金奖;“玉竹绿茶”“凤香苑翠芽”等品牌,荣获“中茶杯”等国内外赛事金(银)奖20余次;两次上榜“中国茶叶百强县”。特别是近年来,集全县之力建设农业园区,以22个亩以上坝区为突破口,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交出了一张张喜人的“成绩单”: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各级园区30个(省级5个、市级4个、县级21个),流转土地20.3万亩,实现产值19亿元,带动就业1万余人。
“”产业规划推进有力。规模化养猪60万头、种植茶叶30万亩、优质果蔬20万亩、花椒10万亩、生态渔业1万吨,全力打造贵州生猪规模化养殖大县、“干净茶”第一品牌县、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强县、“贵水黔渔”产业示范县。
初步实现“三突破”“两提高”目标。农业主导产业取得突破。调减低效农作物13.27万亩;存栏生猪18.1万头;发展茶园18.2万亩、果蔬33.11万亩、花椒6.5万亩;生态渔业达余吨。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建成样板坝区1个、达标坝区7个、一般坝区15个,初步实现“农业产业有看头、科学种植有说头、经营收入有算头、农民群众有赚头”目标。新型农业组织方式取得突破。大力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坝区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7个专班、6家县属国有企业通力配合,龙头带动发展5大产业,科学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增加值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长5.7%,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农民可支配收入明显提高。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增长7.3%,居全省县域第二方阵综合测评第一位。
目前,全县农产品销售网络拓展至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余庆“干净茶”挺进日本、韩国、俄罗斯、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余庆“剔骨鸭”飞遍全国各地,龙家霉豆腐、乌江泡辣椒等农特产品供不应求,“黔货出山·余庆特产”势不可挡,风行天下活力迸发!农业产业的做大做强,助推全面小康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户人全部脱贫,2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进程明显加快。
聚焦转型跨越,大干工业经济
年以来,余庆县坚持省市“提速赶超,转型跨越”主基调不动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十年之功,获评“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奏响工业发展最强音。 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余庆经开区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成功上榜年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累计投入89.21亿元,建成路网、供电、供排水等设施,实现“七通一平”;3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蓝领公寓、商务中心、公租房、污水处理厂等设施日趋完善。“一区三园”面积达11平方公里。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年,全县工业企业达家,规模以上36家,比年增加14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6.3亿元,年均增长8.2%,工业化水平提升至19.8%;园区入驻企业95家,建成投产53家。全国强——温氏集团余庆分公司建成投运。工业体系逐步建立、特色彰显。紧盯“稳一、破二、兴三”目标,大力培育优势产业,电力、烟花爆竹、特色食品、新型建材、新兴产业“五朵金花”竞相绽放:——构皮滩水电站“龙头劲舞”。该电站属国家特大型水电站、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装机容量达万千瓦,年均发电量达90亿度以上,工业总产值近30亿元。连创3个“世界第一”的通航工程即将建成投用,通江达海指日可待,黄金水道繁华可期。
——中国西部烟花爆竹产业基地欣欣向荣。投入6.8亿元,建成龙溪烟花爆竹文化产业园。累计入驻烟花爆竹企业18家,投产10家,规模以上5家。年产品成功出口欧盟,实现全省烟花出口“零”突破;该园荣膺“全省最大烟花爆竹基地”称号。——特色农产品加工各美其美。紧紧围绕资源禀赋,重点培育粮油、茶叶、大米等绿色精深加工业。贵州绿羽茶业、土司花椒园、凤香苑、龙家人、龙田米业、新鑫源肉联等企业运行良好。年,农产品加工规模工业企业达9家,占全县规工企业的33%;完成工业总产值2.24亿元,较年增加%,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家。——新型建材开发风生水起。陶土、石材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材,储量高达13.27亿立方米,云多拉灰、金丝米黄等品种,量大质优,市场潜力巨大。总投资10.2亿元倾力打造的龙溪石材产业园,已进入“全省十大石材产业园”规划,年产石材将达万平方米。今年9月,一期工程即将投产。全县规模以上新型建材企业5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6亿元。——新兴产业强势崛起。着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27家电子信息企业、1家大数据研发与应用企业纷纷落地。遵义仕昌电子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余庆电商产业园”入列“贵州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建成电商综合服务站点86个,荣获“全国供销电子商务示范县”。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钱诚
编辑黄霞
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