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宝库第23集中国人治家的基本信仰
2022/5/31 来源:不详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s://news.360xh.com/202109/23/66346.html
年5月14日农历壬寅虎年四月十四
主讲老师:温韬
各位家长朋友们,今天我们分享一下中国人治家的一个基本信仰,不光治家啦,也是中国人这种为人处事的一个基本信仰,基本信仰是什么呢?现在治家上,就是在《易经》》当中那句话讲的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原文呢还有一句,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遭殃的殃,对吧?你这个积善之家?一定会有好的这个结果,好的一个收获。积不善之家,不是善就是恶,必然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叫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履霜坚冰至,就说这个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这个臣弑其君,弑就是杀,臣能杀了他的君,子,孩子能去杀了他的父母,这个非一朝一夕之故,就说不是啊,一两天造成的,就是下面人对你已经积怨很久了,要履霜坚冰至就是当你踩到薄薄的霜的时候,这就说明还要结成坚实的冰层的日子就快到了。
所以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就是说表达的是一个事物的发展从因到果的必然性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行善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很多的吉庆,你作恶的人家呢必然有很多的这个祸殃,这说明的是一个事情的发展的必然性,由因到果这种必然性。另外一个就是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就是也表明这个事物发展之中这种固然性是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这样一种现象,这就警示我们,如果有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发生,萌生萌发,你应该尽早去看到,警惕,重视起来,及早的采取措施,不要任其发展下去,否则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和危害。
所以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首先要知道这种必然性,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种必然性。同时呢要看到这个过程发展的一种阶段性,你一点一点的善去积,将来就一定会有一个大大的吉庆的产生。你一点一点不善,一点一点恶累积,最后一定会有一些祸殃、灾祸的出现,所以我们还有句话说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就是《易经》里面讲的这个意思,所以中国人讲为善,福虽未至,但祸已远离对吧?这是有必然性,但也有过程性。就为善,福虽未至,但是祸已远离,就是至少第一个阶段,至少会远祸,没有灾祸,第二个阶段它就福也一定会至;为恶呢,祸虽未至,但福已远离,如果你作恶,你虽然说这个第二阶段,说这个灾祸还没到来,但是第一个阶段已经发生,就是福已经远离你了,你不会有福,福已远离。继续发展最后祸也必至。那个灾祸也必然会到来。
善和恶的这样一个信仰,所以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善和恶的信仰,中国人信什么信善,信恶,好人好报,恶人有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为啥还没报呢?就是那个善为啥还没报呢?就是那个善的那个种子,它在长成果子的过程当中,会长成一个大大的果子来回报你;恶有恶报,为啥还没报呢?你恶种子正在长成一个大大的恶的果子,过程当中还没长成,长成了以后就报了,所以说不是不报,时候不到,不是不报,是等着报个大的。这个是中国人骨子里边儿这种基本信仰。就是相信好人有好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中国人相信由因到果的这样一个逻辑关系,由量变到质变的这种辩证关系,这是中国人的基本智慧。所以我们要想有福就修福,要想有爱就是付出爱,叫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嘛,对吧。
说到这里呢,我们会感叹很多长辈,爷爷奶奶小时候也没上过学,也不认字,但是呢他有他的信仰,他有他做人的标准,他有他对这个儿女的这个教育,包括对我们这些做孙子辈的,他一直都在讲一句话,他别的大道理不会讲,他就跟你讲一句话,他说要做个好人,他说我们家都是好人,我们都要做好人还是好人有好报,不能做坏事儿,他跟你说做坏事没有好下场,给你讲很多的案例和故事,一辈子见过了好多,这是很多爷爷奶奶的信仰。也是,就是最基本的一个信仰,你看这老人家,就这么朴素的一句话,要做个好人,好人有好报,不能干坏事儿,一点坏事不能干,干了坏事没好下场,你看这句话在《易经》当中讲得很清楚,就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更多内容请聆听音频
欢迎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及科研教育机构
共同弘扬中华家教文化
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天下父母更智慧
孩子更健康家庭更幸福祖国更强盛
《父母规》贵州教学点:
贵阳市云岩区未来方舟F2组团2栋6楼
线下辅导学习时间:9:00-11:00(星期一到星期五)
线下课程时间:9:00-12:00(星期六)
欢迎全国各位家长/机构合作推广张祥老师兴旺学长(电话咨询服务专线)(兴旺学长扫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