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丨从小羊倌到高级工程师三门人
2023/2/21 来源:不详北京皮肤病医院那里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525899.html
从小羊倌到高级工程师
——《三门人》故事之八
文/周铁再
应其林、建民二位同乡提议,我带着强烈的责任感有幸走访了现居洛阳的范留明,他是三门马跑泉人,与其说是去走访,倒不如说是在听他讲故事,一个从小羊倌到工程师的故事。
一、小羊倌
农历丙申年腊月初二这天早上,在马跑泉张沟的范家老屋里,一个小男孩儿出生了,时值晨光普照,雄鸡长鸣,就给他取了个留明的名字。留明长到四五岁,正当三年自然灾害,刚刚从解散的大食堂走出来,缺吃少穿,家贫如洗,给生产队放羊的父亲,一边放羊,一边开荒种地,以应急蔓菁萝卜贴补生活。父亲总是起五更打黄昏,两头不见阳光,于是帮父亲放羊的任务就落在了小留明身上。太阳出来后,小留明就把羊群赶到离父亲最近的山坡上,成了小小羊倌。有天下午,小留明正在地边放羊,就突然看到一只大山羊从树丛中滚到了脚前,他便大声喊道:不好了,羊抵头抵滚了!正在远处锄地的父亲也感到了不对劲,就掂起锄头跑到小留明跟前,对着山坡大喝几声,就见一只张着血淋淋口的大豹子跑远了。小留明这才知道滚下来的羊不是抵死的而是被豹子咬死的。范留明说是羊保护了他,不然自己也许就没命了。可羊也欺负小留明,不把他当回事,总往地里跑偷吃庄稼,你撵了这边它又跑到那边,让小留明没少费劲还挨批评。为了不让羊偷吃庄稼,小留明宁愿把羊赶到高高的山上,混在羊群里分不出是他还是羊,母亲就给他缝了件红衣服,可小留明死活也不穿,把红衣服扔在地上,说:我男孩儿不穿女儿装!母亲没法也只好含泪作罢。小留明站在高山上,一边放羊,一边遐想着从外沟学校里传来的敲钟声。他也很想和别的孩子一样去上学,可他又不敢说,因为他还得放羊哩。可心里还是不断地想着上学模样,如此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地看到老师在不停地教书,教啊,教啊,羊跑到地里了他也不知道,天黑了他也不知道,到处都在喊叫他还是不知道。在地里干活的姐姐,最先跑到山上找到了他,听他嘴里还在“呵斥,呵斥”赶羊哩!姐姐一把抱醒他,他却像做错事一样,惊恐地说:我羊呢?吃庄稼了吗?姐姐流着泪说:傻弟弟,羊都圈好了,没吃庄稼,你别怕,咱们回家了!说到此,范留明还笑了笑道:这是他做羊倌最为“失职”的一次,后来放羊看书,也让羊吃过庄稼,可也再没睡着过。
此后不久,父亲突然说:你想上学吗?留明说:想。父亲说:那你就去上学吧。留明听了,差点高兴得蹦起来,可还是迟疑道:那羊呢?父亲说:不放了,下学再放吧。那年小留明7岁多。当他放学后再帮父亲放羊时不再是遐想上学的情景,而是用树枝在地上随意写字、做算术了。在外人看小留明肯定很可怜,可他自己倒觉很平常,天天就该是这样。那时凭工分吃饭,能帮父亲放羊就是帮父亲干活,多挣工分,就能多分钱和粮。没钱穿不上新衣裳,没粮就得饿肚子。有次实在饿得慌,就和母亲大哭大闹,母亲说你闹人,他说我不闹人,我是太饿了。隔壁二奶奶见此情状递给他小半块黑馍馍,他把黑馍馍扔在地上,一动不动地歪在门墩上睡着了。
由于没钱,上学后买不起作业本,父亲就用最便宜的纸张,又舍不得浪费,就那么折叠几下,裁缀成很难看的小本本,拿到学校显得格格不入,难免遭到同学嘲笑。父亲说这样很好的,一点纸都不浪费,还能多写字。其实留明心里明白,是父亲实在没有钱,能让上学比啥都强啊。
大概认了几个字吧,父亲就从屋楼房檐下拿出一包旧书,这是他“破四旧”时偷着保存下来的。后来才知道父亲躺在炕上讲的许多故事,也都是在这包旧书里。大概是为了遮人耳目吧,父亲把书皮和扉页都给撕掉了,只剩下干内容,其中有套很厚的书,上下两部,边角都已破损发霉了,父亲说是《三国演义》,你好好看看吧!书是文言文,繁体字,看不懂,父亲就说看多了就懂了。于是留明就硬着头皮,囫囵吞枣,连顺带猜,渐渐入了门,有了兴趣。先是躲在自家屋楼上看,后来就带到山坡上放羊时看,好几次羊都跑到地里吃了庄稼都不知道。留明说:一部《三国演义》顶他半个老师,让他打下文言文的基础,再看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也就轻松多了,以至高考时也都大有帮助。只可惜后来也给借出去弄丢了。这套《三国演义》陪了他10多年,很有感情,后来去过许多书店也没见到那种版本的,甚是遗憾。
二、求学之路
自从上学之后,范留明就渐渐明白一个道理,马不扬鞭自奋蹄,好男儿理当自强不息。考上三门初中后,吃住在学校,放羊干活的事自然少了,可住校的日子也不好受。先是住得很差,几十号学生挤在两间宿舍通楼的地板上,楼门开在北山墙,楼梯是贴着外墙用石块砌的窄台阶,没有护栏,上下都得很小心。夏天蚊虫叮咬还好说,可到冬天,北风刺骨,直往楼里灌,起夜早的同学把尿罐尿满了,后起的谁也不愿出门下楼去,直接对着门缝往外尿,早上起来,再看楼外台阶完全成了黄色的冰瀑。为了抱团取暖,同学们也是两两结合打筒睡。可有尿床的,就只能独自一条薄被,彻夜之冻可想而知。
然而,这还不算最苦,最苦的还有难耐的饥饿。中学伙食很简单,一日三餐全是粗粮,没有蔬菜,有也吃不起。范留明每星期都要从家里担一担柴禾卖钱交伙食费,所带粮饭(玉米糁和豆面)也有限,只能计划着每天八两饭食,吃多了就不够。范留明不是娇气之人,在家吃糠咽菜也能凑合,可在学校没了任何辅食补垫,总是这顿熬不到下一顿。最怕空腹跑操,跑着跑着就头重脚轻地倒在了操场上,大家赶忙把他抬到教室灌了几口热汤这才醒了过来。有段时间范留明发低烧没胃口,让母亲弄了一瓶盐拌野小蒜,就这样将就着熬过了一星期。他说这是他离家上学所带过的唯一一次“就饭吃菜”。当时不知道啥营养,只说菜是用来就饭吃的,只有吃不下淡饭的才要“就饭吃菜”哩,而自己根本用不着“就饭吃菜”,就能呲溜一下全下肚了,他为此还引以自豪呢。
常言说闲饥难忍,饥肠辘辘,心里本来就饿得慌,可到最后一节数学课,偏偏是个新老师,别的老师拿粉笔写字,他是拿粉笔捣字,对,一点不假,就是捣字,一边说一边捣,“梆梆梆”直捣得留明浑身出虚汗,心里更发慌,趴在了课桌上。实在受不了,他跑回家说:我不上学了!父亲说:为啥?留明说怕饿。父亲说:那就不去三门,在村里上吧。留明说:那是留级,太丢人,我不去。父亲说:这有啥,不上学才丢人哩,走吧,我送你去!于是,范留明就又上了半年五年级。说到此,他又补充道:这是父亲唯一送他到校的一次,现在想想也是再好不过的一次了。
当他第二年再到三门初中时,那位“捣”老师已经走了,新来了曹顺生老师,教得特别好。也许是大了一岁吧,范留明没再说饥饿之事,初中就毕业了。考高中时,他考了全县化学单科第一,全范蠡总分第二的好成绩。总分第一的是范蠡苏村的赵跳门。就在这时,范留明却又说不上高中了,老师都很惊愕,以为家长不让上。曹顺生和冯鸿针老师就亲自找到父亲,说:留明成绩这么好,不上高中太可惜了,无论如何也得让他上啊!曹老师是哥哥的完小同学,也要哥哥劝他继续上高中。其实家里根本不知道他不上高中这个事。父亲说:你为啥不上?留明说:家里太困难,我不想吃闲饭,要在家挣工分。父亲说:你糊涂,上学才是正事,只要你上,砸锅卖铁也供你,你去不?留明说:那不苦了家里!父亲说:为了供你上学,我们不苦,你就放心去上吧!
范蠡高中,离家60余里,报到那天,范留明到得最晚,门口大红榜上他被编在了七四一班,那个总分第一的赵跳门编在七四二班。当时也就招这两个班。先报到的三门同学梁干,已被指定为临时班干部,负责接待晚来的学生,就把范留明直接带到班主任的办公室报了到。班主任叫李增良,30多岁,中等个头,身着浅灰中山装,留平头,一双深邃的眼睛,和善而严厉,可他的语文课讲得特别好,课堂上总是娓娓道来,让学生听得鸦雀无声。
提起高中生活,范留明说:比起初中自然好多了,一是教室宽敞明亮,四根电棒,照得夜自习如同白昼。二是学校有图书室,课外有书看,不出校门就能知道更多天下事。三是伙上吃细粮,能顶饥,少忍饿。四是遇到李增良这样的好老师,他写过一部长篇小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名师出高徒,好老师教出好学生,范留明的作文也是越写越好,多次受到李老师的当堂表扬,还把他的作文念给同学们听。有段时间,学校停课闹革命,大字报铺天盖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范留明也胡乱写了几张贴在教室的山墙上。李老师看了,就突然把他叫到办公室,严厉地说道:这是你写的大字报?留明看了看桌上的破字报,喃喃说:是。李老师说:你就写成这样!?留明以为写错内容了,没敢言语。李老师说:你以为是在写大字报吗,我是要你好好练练毛笔字,看你写得狗爬蚱样,拿回去重写去!
但是,说实在话,范留明高中上得也不轻松。因为路途更远,到了星期六中午放学后他从伙上拿俩蒸馍就得匆忙往家赶,擦黑到了家,又要上山弄柴禾,待第二天全弄好了,也就到了中午,吃罢饭又得担着柴禾和吃食往学校赶,到了三门担不动了,就把柴禾先卖掉,可三门柴市早罢了,没人买,他就送到三门饭店,饭店尤全德师傅见了,也不说好赖就给买了。有时也会送到三门中学伙上,做饭的卫婆婆也是笑笑说:先放这吧,让伙上买了,等回来把钱给你。可留明不好意思总去麻烦他们,也会把柴禾寄放到别处,让别人在柴市上给代买。三门街上的牛其林、刘满桩、尚红春等人家,就是他当时经常寄卖柴禾和存放扁担、绳索的好人家。范留明说,点滴之恩,永世难忘,到如今还常梦到在他们家寄卖柴禾的情景哩!
如此这般,走走歇歇赶到范蠡高中也都是晚上9点多了。要说往返余里,对于一般人也许不算啥,可范留明却长了一双忒不争气的肉脚,稍跑远路就起水泡。从家出来,负重而行,到不了三门就是满脚水泡,疼得直钻心,到了范蠡高中更是疼得不敢着地。可他又不愿意违反校规,也不请假,早晨起来依然咬着牙坚持跑早操,只在平常尽量减少活动,到了周末好不容易双脚见好,又要跑路回家,如此周而复始,脚上水泡此起彼伏,几乎没有好受的时候。
可让他最心疼的不是脚上的水泡,而是家里的父母。要知道父亲也是一副好打泡的脚,而且还患有“老寒腿”,常年肿得黑青黑青,疮口流着黄水,总也不会愈合。上山放羊、刨药、起五更到三门卖柴禾,父亲几乎把所有能挣到的钱全都用在了买高价粮上(队里分的粮食总是不够吃)。母亲更不容易,一双解放小脚,每当父亲外出赶集,也要踮着小脚上山放羊,平时还要下地干活,纺花织布,一个人推石磨,把粮食磨成面粉,整天忙得脚不离地。由于高中伙上很少收粗粮,父母把所能弄到的全部细粮都让他带到了学校也不够。父母之难难于上青天,留明之痛,痛在骨子里。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他在学校也是能省就省,能少吃就少吃。细粮不够,就吃从家里带来的粗糠馍馍。粗糠馍馍易散,带到学校多成碎末,只能捧着吃,而且易发霉长毛变质。范留明就先把糠馍报销了,头几天尽量少吃伙上的馍饭。有时也能省些细饭票,周末带几个白蒸馍回去给父母吃。
当时白玉沟李三喜同学有个叔父是范蠡公社党委秘书,给李三喜弄了个供销社卸货的差事,范留明知道后也就加入到了卸货行列。通往县城的土公路就从高中门口过,只要听到叽叽哇哇马车刹车的刺耳声,就知道拉货回来了。他们就跑到街上去卸货,来斤的大盐包,卸到背上,背到库房,一趟趟卸完一车货,也能挣上几毛钱。别看就这几个钱,加上卖柴钱,也能解决大问题,所以范留明在高中期间也就从没要过家里一分现钱!
终于到了高中毕业,可也无望大学,那就回家种地吧。难道就这么辛辛苦苦白白上了两年高中?范留明心有不甘,心中一直燃烧着一团不息之火。所以他也从没忘记读书学习,没有新书读,就到大队、学校找旧报纸看,甚至把从小学到高中学过的课本也都重新翻出来继续看,这些课本也都一直好好保存着哩!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年恢复高考,命运之神就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高远之门,在年7月范留明最终考上了水利大学,迈上了新的征程。
三、教师之梦
范留明的教师之梦,是从高中时就已开始的。那时搞教学改革,让学生给学生上课,范留明就是要给学生上课的学生之一,讲的内容是椭圆方程,这课都备好了,就等上讲课,可教学改革却突然停了,又恢复到正常教学秩序,他的教师之梦就此泡汤。
高中毕业不久,三门中学校长张忠毅老师说:留明,你愿意代课吗?留明说:愿意。张老师说:那好,我给公社都说了,教办也同意,只差分管副书记没脱口,你也去说说吧!于是,范留明就带了两盒香烟找到那位副书记,副书记说:你的情况我知道,只是暂时不缺老师,要不你先来做饭,看情况再代课吧!留明说:那也好。副书记说:你先回去,等我给大队说说。
回到家后,范留明就做起了代课准备,还和父亲有意换了工,一边放羊一边看书学习,很快就把中学课本重新看了个遍。代课老师也是老师,心想自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绝不做那冒牌庸师误人子弟。谁知期望越高,跌得越重,大队已经派了另外一个年轻人,去做了实实在在的火头军。范留明的教师之梦又一次落空了。张忠毅老师为此很生气,却也很无奈。后来范留明的高中同学赵跳门就去做了代课老师,恢复高考那年又考上了开封师范学院,后又出国留学,现居新西兰。
范留明虽然没能做成中学老师,可也给三门中学出过考试题。当时三门公社有两个初中,一个在三门,一个在碾子沟,为了公平公正,公社教办闫明证老师就让范留明给出了数、理、化联考试卷。考试结果他们也都很服气。
至于范留明为啥没能当上代课老师,大队干部所给出的理由就是要他做生产队会计。范留明不想干会计,大队干部说:不是你想不想,不想也得干。事已至此,那就干生产队会计吧,还兼了张沟生产组组长之职。
天生我材必有用,成大器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范留明就是能成大器之人,除了做会计,带领组员干农活,他还依旧不忘读书学习。书中自有新天地,读书自有其中乐。煤油灯下,不知疲倦地秉灯夜读,常被父母催促几次方才熄灯入睡。白天下地干活,也不忘把书中故事讲给大伙听。也许是文化的力量吧,大伙听了就说:留明,你也别干活了,就站那说书吧,我们加把劲也都赶出来了。
马跑泉张沟组自然条件最差,沟窄日照少,坡地石头多,可到年终决算,还得向外组调剂粮食。留明说这不公平,守着好地好日头,还要分我们种的粮食?大队干部说:这是社会主义一盘棋,“队为基础,平均分配”。留明说社会主义也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岂能干好干赖一个样?大队干部说:那又能怎样?留明说:必须奖勤罚懒!结果就把调剂出去的粮食又给“奖”了回来。
如此这般,范留明在生产队干了两年多,还被连续两年评为三门公社先进工作者。年10月21日这天,范留明从广播里突然听到恢复高考的好消息,浑身疲劳好似一下全没了。可离高考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个来月时间,由于太过仓促,当年他只差几分没有考上,第二年考了分,填报志愿时只想做老师,就全报了师范院校,可迟迟没能接到录取通知书,也不知是哪里出了岔劈。不过这时他已做了村小学民办教师,上不上大学,心中已经静如秋水,无波无澜了。倒是热心的中学老师为他干着急,在县城到处打探消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河南省扩招大专生,把分以上的一批考生档案给暂时扣住了,直到快年末的时候,这才又让补报志愿,学校只有两个,一个在开封,一个在洛阳。范留明说他当时对师范以外学校几无概念,也就拣了个最远的开封,补报了黄河水利学校水文大专班。从此就与教师之梦大相径庭了,只是那团不灭之火,依然时时萦绕在他的脑海之中。范留明说,时至今日他还经常游离于三门中学教书的梦境里,学校还是那时的学校,住的还是那二楼的宿舍。
但无论如何,范留明和三门中学还是有着不尽之缘。他是第一个从三门中学走出去考上大学的先行者,当年整个范蠡考点也没几个考上大学的。不只当时的三门公社,就是整个大范蠡和全卢氏,也属凤毛麟角了。为此三门中学也常以他为榜样,激励后来学子,奋发图强,力争上游。范留明参加工作后,也是不忘家乡教育,20多年前就给马跑泉小学捐款、赠书,近几年又为三门学子多次慷慨解囊。他希望家乡教育能够跟上新时代,越办越好,考入大学的三门学子越来越多!
四、事业有成
范留明的老家可谓是山沟里的山沟,深山里的深山。当初最大的愿望也不过是当个中小学老师罢了,可命运之神却让他成了个地地道道的水文技术专家。那什么是水文呢?范留明说他在上大学之前也不清楚,当初之所以选择水文专业,也完全是冲着那个“文”字罢了,诸如语文、作文、文章、文学、文人、文化等等,仅此而已。然而进了大学之门,方知并非如此。水文者,乃研究自然界水之变化规律之学问也。大学者,也非校园之大也,实乃知识之大,学问之大,人才之大,境界之大。步入大学,便是步入更高境界,进入更高修为。开封乃七朝古都,离校门不远,就是巍巍耸立的龙庭和铁塔。站在龙庭之上,放眼脚下,潘杨二湖,波光粼粼,远望高楼,鳞次栉比,天更高,地更大,眼界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活跃!
虽说学非所想,但也能学一行干一行,干一行爱一行,学以致用,只要肯登攀,行行都能出状元。常言说师傅领入门,修行靠个人。大学毕业后,范留明先是在灵宝朱阳水文站“玩”了两年水。朱阳也是古老集镇,规模与范蠡差不多,方言带着陕西腔。说吸烟为吃烟,说鞋子为“孩子”。水文站距朱阳街不足1公里,背靠秦岭大山,面临汤汤弘农涧,10几间青砖大瓦房,构成独立院落,在整个朱阳镇也是出名的公家单位。可对水文行业来说,水文站就是最基层,就像县乡之下的村民组。从山沟里走出的他,好似到大城市转了一圈,就又回到了山沟里。然而此山沟已非那山沟,范留明毫无失落之感,工作学习,劳作种菜,捞河虾,逛集市,登秦岭,自食其力,日子倒也丰富多彩。也就是在那时他发表了第一篇散文《登秦岭》,记述的就是他那站上的生活。
后来范留明就调到洛阳水文机关,对水文水资源有了更深地探索与研究。时值改革开放初期,搞活经济,挣大钱,成为时代潮流,有人说要不当大官掌大权,要不捞外快挣大钱,除此之外没啥干头。范留明并不这么想,他说领着国家工资,吃穿不愁,既不想着当大官,也不想着挣大钱,一门心思全都放在了工作事业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不争不要,不弃不离,数十年只为水文事业。年他顺利晋升工程师,至年主持完成了水利部下达的“洛阳城市水资源精测评价及系统分析”研究项目,获得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又主持或参加完成各类重要研究课题项目20余项,荣获市级以上科技奖9项。年晋升高级工程师,年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期间还先后担任了洛阳水文局总工程师、副局长和驻马店水文局副书记、局长之职。
书海无涯,学无止境,工作不忘修为,学习不忘进步。为了提高理论技术水平,他还接续完成中央党校“经济管理”和中国电大“计算机应用技术”本科函授学习。自0年还先后参加了《洛阳市志》《河南省水利志》《河南省水文志》和《感悟河南水利》《河南水利问》《最美水利人》等大型书籍编写工作。撰写发表《论水崇拜的积极意义》《难忘的75.8》《再论“四读”之含义》《三门峡的诉说》等文章20余万字,出版《夏日雨》《人在旅途》等散文集和诗集四本。
为官一时,做事长长,年退休后,范留明依然不忘水文情怀,继续承担了《洛阳水文志》的主编工作,即将付梓。说起随后打算,他说:正计划写部长篇小说哩,如果生命不息,就再写点科普性东西吧。
正如他的名字,范留明以他自己的身体力行,留下了明亮的人生轨迹。
周铁再(男),河南省卢氏县人,二十三年从军路,戎马半生一世缘。6年5月的某一天,突想用文字记录些生活感受,于是就这样做了,乐此不疲,与朋友共享。
壹点号真言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