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四在农家展新颜富学乐美赋能

2023/4/9 来源:不详

乌江之滨,黔北腹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四月天,记者行走在余庆乡村,一栋栋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树木葱茏,鲜花盛开,路在绿中,人在景中……呈现出一村一落皆是景,美丽乡村入画来的美丽景色。

美丽乡村是余庆的底色,也是余庆乡村振兴的基础。

这样的底色和基础从何而来?

这得益于年余庆县委、县政府顺应广大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需求“顶层设计”推出的“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

余庆县久久为功,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通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富、学、乐、美“四在农家”由此走出余庆、覆盖遵义、推广贵州、影响全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好载体和一张靓丽的名片。

当下,“四在农家发源地·美丽乡村一枝花”品牌正在赋能走好乡村振兴“三美共进”之路。

富在农家增收入

生态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谷雨时节,在春雨的滋润下,位于乌江沿岸的余庆县花山苗族乡万里村隔山门茶园青青绿绿,薄薄的烟雾萦绕,白雾弥漫中苍翠隐隐,茶园的主人朱光发在茶树间来回穿梭忙碌着……

“这里山水交融之间,孕育出优良的生态环境,全村余户村民种植茶叶,共有茶园面积亩,年产值万元左右。”因茶致富的朱光发对这片茶园有着深厚的感情。

隔山门生态茶园是余庆县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的一个缩影。

乌江流经余庆61.9公里,境内峰峦叠翠、气候温润、茶林共生,森林覆盖率达到61.81%,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居遵义市第一,良好的生态造就了余庆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独特优势。

如今,余庆县有茶园面积21.3万亩,茶产业已成为该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8万群众因茶兴业、因茶致富,已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

这些日子,在余庆县大乌江镇凉风社区石印有机大米基地翻耕机来回穿梭,田间地头呈现出人忙机欢的春耕场景。

绿树掩映、生态环境良好的石印一直是余庆县的水稻主产区。为带领村民增加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陈刚带着浓浓的家乡情怀回到家乡,探索“公司+农户”模式,承包了余亩闲置农田种植有机水稻,年获得了有机产品证书,并注册了“石印”商标,走上了组织生产、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发展路。

据了解,石印有机大米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余亩,同时带动周边余户村民发展有机水稻余亩。

石印有机水稻基地也只是余庆县10万亩水稻种植的一个缩影。农家书屋、稻田音乐节、民宿客栈……“石印”正在依托水稻种植打造特色“农旅综合”项目,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学在农家长智慧

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贵州四个全国“数字乡村”示范点之一,余庆县全力建设“数字乡村”平台,将“数字”发挥出来的能量,赋予农业、生态、乡村治理、城乡融合等方面,让村民在手机上就能学技术、学法规、学政策、卖东西。

“数字余庆”也得益于“四在农家”创建中,通过20多年的发展,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行政村通宽带率、农村宽带接入能力均达%。

眼下,在余庆县龙溪镇红军社区万亩桃园里,村民孙宋军在管护果园的间隙,通过手机观看直播。

一场农技直播讲座即将开播,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田洪刚在直播间里,给大家讲解近期果树生长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放下手里的锄头,孙宋军打开“钉钉”软件,进入“余庆县龙溪镇农业服务中心直播群”进行观看。

通过网络,将农业技术实时送至田间地头,这样的直播讲座在余庆县龙溪镇,隔三岔五就会举行一次。

“如何施肥、如何防护病虫害,主播都讲得清清楚楚,让我们一听就懂。”孙宋军啧啧称好。

孙宋军是余庆县龙溪镇红军社区农民,他在该社区承包了亩土地种植苹果桃,前些年,由于缺乏技术管理,种植的桃子收成一直不理想。

近两年,孙宋军通过一场场直播掌握了果树的种植技巧,成长为农技“土专家”。

“这里是海拔多米的高山有机茶园,这里的茶叶,芽头特别肥厚,口味特别清香。”当下正是春茶销售时节,

“乡土主播”田茂先正在通过学习网络直播后已经能熟练的开展直播推销茶叶。

看见线上直播能卖茶,余庆的很多茶农们纷纷学习网络直播销售茶叶。同时,该县人社部门通过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点对点”指导,帮助茶农用好直播网络。

在余庆县率先在全国试点县中发布《“数字乡村”总体规划(-年)》的第一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余庆县数字乡村试点首席专家梅宏表示,“余庆作为数字乡村国家级试点,要继续当标兵、走前列、作表率,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乐在农家爽精神

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在余庆县子营街道子营社区“百姓大舞台”,精心安排的花灯剧正在上演,吸引了周边老百姓驻足观看。

这支花灯队来自余庆县子营花灯队,队员由当地村民组成,每周他们都会固定的演出。他们也会结合反诈、禁毒等题材进行精心编排节目。

“对于我们来说,有了舞台,就有了‘阵地’,它是我们的‘精神乐园’,也是宣传的阵地。”提及百姓大舞台,村民王学芳赞不绝口。

在子营社区百姓大舞台上,看着身着艳丽花灯服的队员们,和着旋律悠扬的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优雅的舞姿,舞出了和谐与幸福,舞出了乡村文明新风尚,舞出了美丽快乐新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如果说“百姓大舞台”舞出了乡村新生活,那么,余庆县的“钱杆舞”不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让大家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在余庆县龙溪小学,1余名学生着装统一、手拿钱杆、整齐划一跳着“钱杆舞”。学生们手握钱杆中段绕体打击自己的肩、背、腰及四肢,有单打、双打、对打不同队形的变化,漂亮的钱杆飞舞,哗啦啦的铜钱串脆响,特别有节奏感。

“钱杆舞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在余庆可谓家喻户晓。过去都是几个人凭着兴趣合伙表演的。近年来,县里大力支持地方民俗文化建设,‘龙溪镇钱杆舞’应运而生。”龙溪镇钱杆舞队长宋德平说。

年,余庆“钱杆舞”被列入贵州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名录。通过课间操形式融入余庆县的各个校园,寓教于乐。学生在健身的同时,充分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也成为了将优秀传统非遗文化代代相传的新一代传承人,绘就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美在农家展新貌

宜居宜游赋能乡村振兴

年,红军在船工的帮助下,冒着枪林弹雨渡过乌江天险……

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是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地方,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伟大转折。

云蒸雾绕,青山含黛,一栋栋民宿鳞次栉比,山间溪水潺潺流过,一望无际的梯田蔓延到天际。如今的红渡村依托?“旅居农家”通过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完美融合,依托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闲置房屋、闲置富余劳动力,将一个传统村落打造成游客可居、可食、可享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并形成了“余庆坊”品牌。

时下,离县城20分钟车程的“余庆坊·河滨”成为了余庆一处网红打卡点

走进余庆县白泥镇哨溪村“余庆坊·河滨”,民宿院落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掩映,置身其中,青山绿水环抱,蓝天白云笼罩,整个村庄安静而祥和,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然而,过去的哨溪村还是一个垃圾遍地、污水乱流,无人愿意进的脏、乱、差村,如今的变化,源于该村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进行定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景观农业,开始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程。

“村子环境好了,漂亮了,我们的民宿也迎来了城里越来越多的游客,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收入。”村民饶平英说。

哨溪村“余庆坊·河滨”的变化是余庆县建设美丽宜居宜游乡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余庆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打造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美丽乡村,特色种植业、三产服务业,乡村民宿旅游正在余庆各地悄然兴起……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余庆正在以‘四在农家’赋能走好乡村振兴“三美共进”之路,深入挖掘“四在农家”丰富内涵,全力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走出一条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余庆乡村振兴之路。”余庆县委书记张恺说。

文贺春雨王永娟

编辑蒋洪飞

二审钱诚

三审陈富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