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第一大县比播州区还大,相当于2个余
2022/6/8 来源:不详说起遵义
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都会想起"遵义会议"
都知道这是一个历史底蕴
非常深厚的地方
其实,遵义不仅名气大
经济实力也是非常强悍的
是贵州省经济第二强市
同时也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
和省内唯一一座三线城市
截至目前
遵义市已经下辖有3个市辖区
综合实力是非常强悍的
然而,遵义实力虽强、名气虽大
但外界对其市域内的区县却是较为陌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遵义市第一大县
遵义作为贵州省“大市”,截至目前全市幅员面积平方公里,共下辖有3个区、9个县、2个县级市,可以说不论是辖区面积还是区县数量,在贵州省内都是首屈一指的,那么在众多区县中,谁才是遵义市第一大县呢?相信即使是市内的朋友,很多人也是不清楚的,其实这个县就是
桐梓县!
桐梓地处贵州省北部,省外与重庆市接壤,省内与汇川区、仁怀市、习水县毗邻,是遵义市重要农业县。
作为全市第一大县,截至目前全县共下辖2个街道、20个镇、3个乡,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比全市第一大区播州区(平方公里)还大,更是相当于2个余庆县(平方公里)!就面积而言,在市内众多区县中,桐梓是具有很大优势的,也得益于此,桐梓境内农业发达,享有是“中国方竹笋之乡”的美誉。
其实,桐梓县得益于辽阔的辖区面积,不仅农业较为发达,旅游业发展也是非常快的,境内有娄山关,“桐梓人”遗址等优质旅游资源。而且随着全域旅游以及乡村旅游的崛起,桐梓结合其优质的农业资源,未来发展潜力也是较大的。其次,桐梓县自古就是“黔北门户”、“川黔锁钥”,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在吸引重庆、成都等城市旅游人群方面也是有很大优势的。
桐梓,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土地。
“桐梓是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20万年前,岩灰洞的火种点亮了这一方土地的文明。汉有唐蒙开辟蜀道,唐有诗仙放逐夜郎;唐以前,逐步形成"夜郎文化"独步古今;近代,更有"长征精神"焕发震烁千秋光芒。厚重的文化成为桐梓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
那么为何要叫“桐梓”呢?还是要先从桐梓这二个字说起。
桐梓,就字面而言,这二个字实在普通,没有什么特别,其实是桐树和梓树的意思。
↑桐树←梓树桐梓地名的由来
1
因桐梓坡而得名
桐梓因为历史上县境内曾经有桐梓驿而得名。驿就是驿站,是过去朝廷专门设立的交通管理机构。但是,桐梓驿不在桐梓,而是在现在的新站镇旧城。新站镇旧城,小地名叫桐梓坡。因此,桐梓驿就是因桐梓坡而得名。
2
顾名思义
桐梓之所以名桐梓,是因为过去县大堂前面,分别栽有一棵桐树和梓树。这种说法很简单,却有不少人赞同这种说法。比较二种说法,如果说桐梓得名于桐梓驿还多少有些道理的话,那么,第二种说法就仅仅是简单的顾名思义,或者望文生义。
“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於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孟子·告子上》
作为思想家,孟子在论述修身的时候,曾说:“用手就能把握的桐树和梓树,假如你想它成为有用之材,那么,你就应该知道怎么去培植它,怎么去爱护它”。从孟子的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先人,用桐梓命名这块土地,是认为,桐梓是进入农耕文化时代比较早的地方,是文化和文明的区域。更深层次的说,桐梓地处黔北要塞,地位与发展不仅关系川黔大计,而且关系国家大计。应该说,明末平播之后,桐梓的战略地位和发展已经越来越突出。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堕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张学良
有着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的一代名将张学良将军,曾被幽禁在桐梓的小西湖达数年之久,小西湖也成为将军在大陆幽禁时间最长之地。
桐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史前文化、夜郎文化、军政文化、抗战文化及红色文化——厚重的人文景观与秀丽的诗画山水构成了桐梓独具魅力的旅游景观。只要你走进桐梓,你就能真切地触摸和感受到文化桐梓的韵味和红色故乡的风采。”
遵义的朋友们
桐梓县作为全市第一大县
且区位优越
你觉得它的发展潜力怎么样?
来源:遵义楼市网桐梓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找工作、招人才易如反掌
你分享的正是别人需要的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