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石匠回家,见獬豸哭泣出手相助,獬
2023/7/13 来源:不详石匠刘存仁,明朝年间河间府任丘县人士,家住王家村,妻子王氏温婉贤良,两人育有一女名唤彩儿,文静贤淑惹人喜欢,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为何是一家四口呢?原来,刘存仁的母亲沈大娘也和他们住在一起。其实,沈大娘并非是刘存仁的亲生母亲,他是被父母在除夕夜捡回来的。
那年除夕夜,家家户户在篝火前守岁。沈大娘正在纳鞋底,丈夫刘凯百无聊赖拨弄着篝火。
突然院门外响起敲门声,沈大娘被吵醒,刘凯起身说道:“我出去看看。”
他披上衣裳掀起厚重的门帘走出屋子,夜风徐徐,他忍不住缩起脖子,打开院门就看到地上有个木盆。
木盆里有一个在襁褓中熟睡的婴儿,刘凯大惊失色,他抱起孩子四处张望只有幽静的街道。
在屋子里的沈大娘翘首以盼,突然一阵冷风袭来,她打了一个寒颤。只见刘凯掀开门帘走进来,他怀中抱着一个在襁褓中的孩子。
“相公,你手里的孩子哪里来的?”,沈大姐惊愕问道。
刘凯眉头紧皱将在门口捡到孩子的事说给妻子听,他叹息一声,说道:“寒冬腊月将孩子丢弃,想必孩子的父母一定遇到难事,可怜孩子也跟着遭罪。”
沈大娘闻言从丈夫手里接过孩子,孩子突然醒来冲着她笑了起来,“相公,这孩子和咱家有缘,我们就收留这个孩子吧,”
“那好吧,这个孩子以后就叫刘存仁。”,刘凯看着妻子眼中的希翼,不忍心拒绝她。
在沈大娘的悉心照料下,刘存仁平安长大。期间,沈大娘和丈夫先后育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刘存义和刘存德。
夫妇二人在县城经营一家豆腐店,生意还算红火,每年都有盈余。刘凯夫妇心善,并没有因为有了亲生儿子就对刘存仁不管不顾。
沈大娘为人公允,对于三个孩子一碗水端平,从不偏袒谁。因此,三兄弟从小到大和睦相处。
转眼孩子们都长大了,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三兄弟性格各异,眼看就到了成亲的年纪。
沈大娘就将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她问三人想娶什么样的女子为妻?
大儿子刘存仁说道:“我想娶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子为妻,将来我在外面干活的时候,她能在家里照顾爹和娘。”
沈大娘闻言心里一暖,她转而问二儿子刘存义,“你想娶什么样子的女子为妻?”
刘存义眼珠子一转说道:“娘,我喜欢上了赵秀才家的女儿,她不仅貌美如花还会诗词歌赋,我和她成亲以后一定可以考上状元的。”
三儿子刘存德接过话头,说道:“我想娶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不管她矮丑,只要能住大房子,顿顿有山珍海味就行。”
从三个儿子的回答就可以大致猜出三人的秉性,大儿子刘存仁,为人憨厚老实。二儿子刘存义功利心强,一门心思想中举。三儿子仗着年龄小,整日好吃懒做游手好闲。
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刘凯夫妇的三个儿子分别成亲。
最先成亲的是二儿子刘存义,他如愿以偿地娶了赵秀才的女儿赵氏为妻。
第二个成亲的是三儿子刘存德,因其模样俊朗被酒楼胡老板的女儿看中,胡氏不仅长得丑陋并且体型肥胖。尽管如此,刘存德一意孤行就要娶胡氏为妻,只因为胡氏的娘家富甲一方。
大儿子刘存仁的亲事是最后一个才办,并不是他挑剔,而是因为他在等未婚妻王氏孝期结束。
其实,沈大娘刚开始对王氏并不满意,王氏比刘存仁大三岁,刘凯刚准备去提亲,就听闻王氏的父亲病逝,这让沈大娘觉得王氏是个不祥之人想借此机会另选别的女子。
媒婆告诉沈大娘,说是王家村有个姑娘貌美和刘存仁很般配只是刚死了父亲要守孝三年。
刘存仁同意等三年,三年后,父亲刘凯去王家村提亲。可是他从王家回来之后大发雷霆。
沈大娘一番询问后也是勃然大怒。原来,王氏嫁人提了一个条件,丈夫和她必须住在王家村。
“岂有此理,这和当上门女婿有什么区别!”,刘凯愤然说道,“她一定是知晓存仁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才故意刁难。”
沈大娘厉声说道:“王氏可恶至极,我这就让媒婆再寻良家女子。”
站在门外偷听半天的刘存仁,迈步走路厅中,“娘,我想好了,我愿意去王家村当女婿。”
此时,刘凯正在举着茶碗喝茶,他闻言一气之下,将茶碗砸在地上,指着刘存仁说道:“你就那么没脸没皮吗?全天下女子那么多,为何偏偏喜欢王氏这样蛇蝎毒妇的女子!”
向来稳重的刘存仁第一次直视父亲,“爹,子女赡养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怎可在你口中变成了蛇蝎之心?王氏是独女,她的父亲刚死,母亲又双眼失明,若她离开王家村嫁到县城,她的母亲可怎么活?”
刘凯闻言愕然不已,没想到王氏竟然有这般苦衷。这时候,一个女子突然从院外走进来,刘凯看清她的模样脸上露出尴尬,问道:“你怎么来了?”
该女子正是王氏,她深深地望了一眼刘存仁,转而从怀里拿出一个钱袋,双手递给沈大娘,“收拾屋子的时候,在桌下拾得这个钱袋,想必是刘伯父留下的,这才赶忙送来。”
沈大娘见王氏举止端庄,越看越喜欢,她拉着王氏的手嘘寒问暖好一阵寒暄。许久之后,王氏说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家不放心就告辞离开了。
刘存仁看到王氏要走就追了出去,一路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眼看就要出城了,刘存仁突然说道:“王姑娘,请你不要记恨我的父母,要恨就恨我,他们都是好人。”
王氏闻言愣了一下,捂嘴噗嗤一笑,“你这跟着我一路就是为了说这些?”
刘存仁挠着头说道:“我这人嘴笨不会说话,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若是有什么地方说错了,你告诉我,下次我一定改正。”
王氏用手指点了一刘存仁的额头,嗔怪说道:“呆子,快回去吧。”,说完转身径直离开,刘存仁站在原地久久没有离去。
刘存仁回到家里,沈大娘对他说:“你爹已经同意了这门亲事,只是你今后要住去王家村,他心里舍不得你。”
这些年,刘凯夫妇对刘存仁如亲生儿子一样照顾,骤然要分离,刘凯和沈大娘都很不舍,只是孩子都有离开父母的一天。
没过几天,刘凯就拿着聘礼去提亲,并同意了王氏的条件。王氏知道作为上门女婿会让丈夫丢脸,为此她将田产卖了在自家不远处新盖了一间院子,夫妇二人以后就住这里。
刘凯听闻此事后很是赞许,越发觉得让王氏嫁给大儿子是正确的,成亲后,刘存仁辞别父母去往王家村。
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家,老两口倒是过得逍遥自在。可是半年之后,刘凯外出不小心摔伤,因为受伤的部位是头部,因伤势过重就去世了。
丧事办完后,沈大娘就将豆腐铺子关了。一个人在县城老宅生活,想三个儿子了就去他们家里住几天,顺便帮着干干活。
二儿子刘存义就住在县城里,妻子赵氏自认为是才女,从不做家务。刘存义只是一个秀才,根本雇不起佣人,若不是沈大娘经常来帮忙收拾,整个家都要被堆满杂物了。
三儿子刘存德住在郊外的别院里,胡老板怕女儿受苦安排了十几个佣人伺候。虽然胡氏喜欢俊朗的刘存德,却整日提防婆家的亲戚上门打秋风。
大儿子刘存仁住在王家村,离县城太远,去一次大半天的功夫。每次王氏都会盛情招待,并让沈大娘留下来住几宿,沈大娘知道儿媳的好意,可是每次都以家中还养着鸡鸭要照顾为借口,上午来了,下午就匆匆离开。
转眼三年过去,刘家三兄弟都有了孩子。这期间,刘存仁为了多赚钱养家,就在王家村拜了一个石匠为师学手艺。
刘存仁从小就在豆腐铺子里干活,做豆腐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差事,他从小耳聪目染,当上石匠的学徒后,发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干活时都需要聚精会神。
因此,刘存仁的石匠手艺进步神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老石匠传授一门高深的“雕刻术”,使用锉刀和锤子就可以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石像。
他凭借这个手艺很快就在方圆百里小有名气,就连县城都有人闻风而来。原本,捉襟见肘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
这一天,王氏给遍体鳞伤的刘存仁抹跌打药,她叹息一声说道:“婆婆刚才又躲到房里哭了。”
刘存仁闻言眉头紧皱,他回想起一年前在城里碰到母亲沈大娘在地上捡菜叶吃的场景,心中越发对两个兄弟不满。
一年前,刘存义要去县城干活,顺路去看望母亲。
进了城,他先去集市上肉摊上买些肉给母亲煲汤,谁知路过一个菜贩摊位,他看到母亲沈大娘正在捡地上的烂叶子。
“娘,你为何在这里捡菜叶?家里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刘存仁赶紧上前问道。
沈大娘突然看到大儿子,眼中泛起泪光,她强忍住不让自己哭出来,哽咽的说道:“我没事,就是看菜叶扔了怪可惜的。”
在一旁的菜贩说道:“沈大娘,快让大儿子教训其余两个儿子吧,他们太不过分了。看你老了没有利用价值就将你一脚踢开,现在还打起你老宅的主意。”
原来,自打沈大娘患上腿疾之后,很多重活和累活不能做了。二儿子和三儿子眼看母亲帮不上什么忙,反而来了家里还要抽时间照顾她,就不想让沈大娘来了。
沈大娘去二儿子家看孙子,儿媳赵氏怕沈大娘赖在家里不走,就找借口说儿子去外祖父家玩了,胡乱塞几个冷馒头就把她赶走。
沈大娘去三儿子家看孙女,儿媳胡氏不喜欢闻到沈大娘身上的老人味,就说女儿感染风寒不方便见外人,让丫鬟端了一碗昨夜吃剩下的鸭汤给沈大娘。
二儿子刘存义是个穷秀才,两夫妇醉心诗词歌赋根本不懂赚钱,别说给沈大娘钱,反倒是每个月沈大娘掏钱给他们夫妇养儿子。
三儿子是妻管严,耳根子软什么事情都听妻子胡氏的。胡氏又是个吝啬的人,她认为不管给多少钱,婆婆都会倒贴给二儿子,索性一毛钱都不给了。
这三年里,唯独生活贫瘠的大儿子刘存仁,每个月按时给母亲沈大娘一笔钱用来养老。夫妇二人就是挨饿挨冻都会空留一笔钱出来。
有时候,刘存仁不记得了,都会被王氏责骂。“婆婆抚养你长大,怎可忘记她的养育之恩,若不是她在大雪天收留你,你早已在雪地中冻死。”
刘存仁闻言自愧不如,心里很是愧疚。
这时候,他从菜贩嘴里听说母亲在城里过得不好、二弟打起老宅子的主意,连忙问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
沈大娘见此处人多眼杂,就把儿子带回家里,在路上她把事情娓娓道来。
原来,二儿子刘存义想举办诗会,邀请名儒和才子,这样就能让他扬名,若是传到朝廷里,一定可以给以后的主考留下好念想。
可是,开办一次诗会少说也要二三百两的银子,他就向沈大娘要钱。沈大娘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赵氏有个亲戚是开钱庄的,她说可以把老宅卖了换钱。
沈大娘不同意,她说:“这间屋子是老宅,不到山穷水尽不可以卖。”
“娘,我来年若是中了举人当了大官,你就是诰命夫人,想要一座院子轻而易举。为了我的前程就把老宅卖了吧。”,刘存义劝说道。
就在这时候,三儿子刘存德听说二哥要卖老宅闻讯赶来,“娘,我也是老刘家的儿子,卖房子的钱也要分我一份。”
“三弟,弟媳的娘家那么有钱,为何还要来和我争老宅?”,刘存义怒不可遏说道。
刘存德撅着嘴说道:“我在家里没地位,若是手里有钱,说话也硬气一些,所以卖房的钱要分我一份。”
两兄弟一言不合就打扭打在一起,沈大娘出声喝道:“都别吵了,要分就三个儿子一起分。”
刘存义愣了一下,立刻反驳道:“刘存仁又不是咱爹的亲生骨肉,凭什么分给他?”
“就是,我也不同意,”,刘存德附和说道,他认为多一个人分,自己就少分一点,出于这个目的,他也不同意老宅分给刘存仁。
沈大娘面如死灰,心如刀割,原本相亲相爱的三兄弟,不知从何时开始就互相敌视了?
正当沈大娘想拒绝的时候,儿媳妇赵氏带着儿子也来了。她带着儿子一起跪在地上,哭着说道:“娘,你忍心让嫡长孙和我们一起穷困潦倒吗?”
刘存仁膝下生了一个女儿,所以,刘存义的儿子是老刘家的嫡长孙。俗话说隔代亲,此时看到嫡长孙也跟着赵氏哭喊着,沈大娘于心不忍,答应了卖老宅。
至于,老宅卖了之后,就由二儿子和三儿子均分。至于沈大娘的住处,她轮流在两个儿子家里住一个月。这件事,全程都瞒着大儿子刘存仁一家。
二儿子刘存义知道大哥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家,他为了独吞这笔钱就让沈大娘不要说出卖老宅子的事情。
沈大娘也知道这件事有愧于大儿子,她也不好意思提起,这件事就隐瞒下来。
卖房之前,两个儿子说好会赡养沈大娘。事后,三儿子刘存德知道沈大娘每个月会给二儿子刘存义一笔钱,他觉得这笔钱也要均分,可是遭到了刘存义拒绝,他觉得这个钱是母亲给孙子的钱,凭什么要和弟弟分?
就这样,刘存德一气之下就不让沈大娘住到家里,二儿媳得知以后对沈大娘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如今沈大娘不能做饭了,赵氏觉得自己伺候婆婆那么久,三儿媳胡氏却什么也不做,一气之下回娘家了。
刘存义看到妻子带着儿子离开了,他也不想给母亲做饭,也跑去岳父家里了。就这样,沈大娘一个人在二儿子家里生活。
因为没有钱,沈大娘只能去大街上捡菜叶子吃。
没曾想撞见了回城的大儿子刘存仁,刘存仁知道两个弟弟这般对待母亲后,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娘,都是儿子对你关心不够,让你受委屈了。”
沈大娘早已经是泪流满面,她哭着说道:“我实在没脸见你啊,希望你原谅我。”
“娘,当年你和爹将我从雪地里抱回家,这份恩情比天大,我怎敢生出责怪之心?您这就和我回家,我会照顾你。”
就这样,王氏跟着刘存仁回到王家村,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城里。众人对刘家两个兄弟不赡养母亲的行为指指点点。
因为这件事,参加诗会的读书人越来越少,刘存义赶紧跑去大哥家里想接回母亲,却被刘存仁拒绝。
因为这件事,刘存义的妻子胡氏被父亲骂了一顿,因为受女儿牵连,百姓都不去店里做生意了,为此胡氏让丈夫赶紧把婆婆接回来,同样遭到拒绝。
两兄弟见大哥不同意把母亲送回来一筹莫展的时候,胡氏突然提出一个主意,诬告刘存仁觊觎豆腐铺子这才扣着母亲不让回城。
胡氏有个姑父在县衙当主簿,她给衙门递了状纸。此时,县太爷空缺,衙门由主簿做主。主簿事先收了好处,就让衙役将刘存仁押到大堂上。
刘存仁对指控一概不认,主簿大怒让衙役打了他二十大板,让其回家反省,若是三日之后还不将沈大娘送回县城,就要收监定罪。
离开县衙已经是傍晚,刘存仁忍着伤痛徒步回家。眼看天色渐黑,刘存仁出城后,决定走小路回家。
所谓小路,其实就是山道,由采药人走出来的路罢了。今日月色正浓,不用灯笼都可以看清路。行至半道刘存仁再也忍不住伤痛,寻了一块干净的石块坐下休息。
刚坐下没多久,刘存仁就听到身后传来“呜、呜”哭泣的声音。他为人急公好义,以为是有人落难,于是强撑着身子循着声音走去。
穿过灌木,刘存仁就看到一只身上有鳞片体型大如牛、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绒毛的猛兽。只见它双目赤红,身上还有伤痕。额头上应该有一只长角,只是此刻变成了断角。
猛兽也发现了刘存仁转过身子走向他,刘存仁吓得跌坐在地上,失声说道:“你别过来。”
猛兽闻言突然停住了脚步,眼中露出惊愕,它口吐人言说道:“你既然可以看见我,说明你是一个善良之人,那么你就不用害怕,我不会伤害你的。”
“你竟然听的懂我说话,你到底是谁?”,刘存仁咽了一口唾沫说道。
“让我想一想,你们在《山海经》里称呼我为獬豸(念xiezi)。”,叫做獬豸的猛兽骄傲的说道。
刘存仁闻言一惊,眼前的猛兽竟然是獬豸(念xiezi),他在衙门的门口看过獬豸(念xiezi)的石像。
在古代文献里獬豸(念xiezi)拥有能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它是善良、公正的象征。
“年轻人,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獬豸(念xiezi)说道。
只见獬豸(念xiezi)看向刘存仁的时候,眼眶中还留着眼泪,刘存仁奇怪的问道:“你是神兽,我一个凡夫俗子能帮你什么呢?”
“看到你腰间有铁锤和锉刀,我知道你是一个石匠,能否请你用石头雕刻一个长角给我,让我恢复法力。”
原来,獬豸(念xiezi)感觉此处有恶兽袭扰百姓。它不远万里赶来保护百姓,刚才和恶兽打斗中额头上的长角被恶兽弄断。让獬豸(念xiezi)法力全失,逃到此山躲避,可是恶兽马上就追来了,心急如焚的獬豸(念xiezi)才哭了起来。
刘存仁听闻恶兽的事情后,当即就答应,“您是为了打跑恶兽保护百姓才受伤,我一定为您雕刻出一个最好的长角。”
于是,刘存仁就地取材,用一块山石聚精会神的雕刻。过了一会儿,天幕中降下紫雷,正要砸向刘存仁。
刘存仁在獬豸(念xiezi)的提醒下躲开,此时,他手里已经雕刻好一枚栩栩如生的长角。
只见獬豸(念xiezi)的长角变得五彩斑斓恢复如初,它的四只蹄子如踩着火轮,向躲在天幕中的恶兽奔去。
刘存仁目光有限,只能看到滚滚乌云内电光火石。过了许久,随着一声哀嚎,乌云散去月亮重新挂在半空。
忽然,在刘存仁的跟前闪过一道金光,獬豸(念xiezi)再次出现在地上,它说道:“年轻人,为了报答你,你往河边走有惊喜。”
说完,獬豸(念xiezi)就原地消失不见了。
刘存仁只觉得周身一股冰冷的寒意,从梦里醒来,原来他坐在石块上睡着了,只是刚才的梦太真实了。
此时,已经是半夜,刘存仁继续赶路。回到家中,只见屋内灯火通明,似乎来了客人。
进屋之后,就看见刘存义和刘存德两兄弟坐在屋子里,他们滔滔不绝的在劝说沈大娘回县城。
沈大娘看到大儿子回来,眼中泛起泪水,嘴里呢喃说道:“为娘让你受苦了。”
“大哥,你若是再不将娘送回县城,下次就不是打板子了。”
王氏看到刘存仁身后渗出血渍,连忙搀扶他回屋抹跌打药。沈大娘也不理睬两个儿子径直回屋子里。
“娘,你不跟我回去,我就在这里不走了。”,刘存德耍起无赖。
回到屋子里,刘存仁将在山中做的梦告诉了妻子王氏,王氏惊愕不已,她沉吟半响:“明日,我们去河边走一遭。”
这时候,门外有一个黑影悄悄离开。就在这时候,黑影被人拽住衣领动弹不得。
“二哥,你鬼鬼祟祟做什么?”
原来偷听的黑影是刘存义,他悄悄跟在刘存仁身后,本以为可以听到有关母亲何时回城的消息,没想到他听到了“往河边走有惊喜。”,这一句话。
刘存义正在发愁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把这句话告诉了机灵的刘存德。
“父亲在世的时候最喜欢大哥了,莫不是他老人家给了大哥一笔钱,这笔钱就藏在河边?”
刘存德沉吟半天,他认为一贫如洗的大哥,短短三年就买房置地,肯定是父亲给他了钱。
“走,我们去河边寻一寻。”,两兄弟一拍即合,趁着夜色往河边走去。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在岸边寻遍了也没有奇特之处,刘存义提议去河里看看。于是,二人卷起裤脚往河里走去。
就在这时候,原本平静的河水汹涌起来,突然从水中钻出一只如牛一样的猛兽,只见它张开巨口,将刘存义和刘存德一口气吞进肚子里。
刘存义闭眼前,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世上真有獬豸(念xiezi)啊!”
第二日,刘存仁见两兄弟不在家里以为他们回家了。于是,他带着妻子往河边走去,老远就看见沙滩上有许多亮晶晶的东西-。
走近一瞧,竟然遍地都是黄金和珠宝。刘存仁赶紧回家拉来马车,装了满满一车。回到家里,王氏说:“这些钱,我们一辈子都花不完了。”
刘存仁说道:“我们不能用这些钱去享受,应该将它们用在需要的人身上。”
于是,夫妇二人毕生行善周济乡邻,一家三口平安顺遂,女儿嫁给状元为妻。
夫妇二人皆是高寿之人,活到九十九岁。弥留之际,刘存仁看到獬豸(念xiezi)缓缓向他走来,他露出微笑缓缓闭上眼睛。
(故事完)
刘存仁并不是沈大娘的亲生儿子。他得知母亲生活的不如意,不在乎有没有分得财产就将其接回家中赡养,相比较沈大娘的两个亲生儿子的所作所为,后者让人心寒。
刘存义和刘存德,见母亲年老体衰不能利用了,就对其不闻不问,更过分的是两兄弟为了一己之私,对母亲孤苦无依视而不见,若不是利益受损也不会接回母亲,幸好他们都受到了惩罚。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赡养是责任。谁都年老体衰的一天,你今天是如何对待父母的,将来你的孩子就会如何对待你。
正如“行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良的人一定有好报。”从刘存仁的经历可以看出,孝顺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他的品德又能好到哪里?诸位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