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地名传说老郎庙曲散八角井水冷

2023/5/16 来源:不详

旅行,就是对未知的好奇和渴望,一次美好的遇见、一段难忘的故事。每次旅行,都是深度阅读…,而地名就是这次阅读的开篇。

“有些地名,本身就是一个隐秘的故事,等着有缘人前往聆听。”

今天,就让我们去探寻赣州古城里的一个个街巷地名背后的故事。

赣州地名传说之--老郎庙曲散八角井水冷

前段时间,因为消失已久的新赣南路的古井“杨老井”被重新发现,写了篇短文考据“杨老井”的历史沿革,有读者看后表示,“以前的赣州城是庙多、塘多、井多,如果高楼代表城市的天际线,那么老井就代表着城市的积淀和深度”。希望再挖掘些有关赣州古井的典故。这次就响应读者的号召,再写篇有关东北路上的“八角井”的小文,因线索不多,有瑕疵之处请谅解并修正。

“八角井”坐落在今之东北路南端口之西侧与今南京路北侧交口处,相传为宋代古井,之所以名为“八角井”,可能与风水堪舆术有关。

自唐末杨筠松观天察地规划赣州城以来,赣州城内外的很多公私建筑都与风水有关,赣州也成为风水“形势派”的发祥地。

相传在当初掘井时,选址多处都未见出水,有一风水先生指定现址说“此处上坤下坎,为师卦,井下数丈,水养一方”。在他的指点下,果然水涌井成。因见罗盘八角的灵气,大家就以“八角井”为井名。街也因此井而得名。

“八角井”井深近20米,井沿直径大约有2米左右。在井上盖有井亭,由四柱支撑,亭上交叉梁上装四个木滑轮,大小有尺把直径,挂以寸许粗草绳,一上一下吊两个桶,可四人同时操作。吊桶是特制的,可装30斤水,桶板至少一寸厚,桶横担安装在桶内上端,给以两道竹篾箍牢,旧时,一般家用水桶一担可装80斤水,有三吊桶就可装满了。

因为井深,井水与地面的温度相差很大,盛夏时节,井水像冰泉一样凉爽;寒冬腊月,井水则冒着暖气。

其实,在旧时,古井的管理还是井井有条的。不像现在这样,“又是担心有人掉井了,又是担心有人丢脏东西了”!虽说以前不像现在这样字字死咬法律字眼,全凭不成文的乡规民约和民风道德。

像“八角井”这样的赣州城里的公用井都会由一个生活在附近的家境贫困的住户负责管理,他需要每天晚上通过井沿处的洞眼塞根木棍,横亘在井口,用两块大木板将井口盖住加锁,防止有人投入污物,到了清早则再将井盖开锁打开。平时还需给滑轮加加油、换换吊桶绳索、修理破损水桶,打扫干净井周围的卫生。每年定期淘洗一两次井下的污泥杂物。

到了年边,这守井人就向各用户收取少量的水捐。因为这洗井的清污工作,既要胆大,还要经验丰富,弄不好掉到井底是有性命危险的,所以一般人很难胜任这一工作,选出的守井人都是认真负责。珍惜这份差使的。

在“八角井”井亭的西面设有神龛,供有井神。到了过年过节,附近居民要端着三牲(猪肉、鸡、鱼)到井上敬神,祈求神灵保佑,

解放后,先是政府公用事务管理部门在古井里装了个抽水机,将井水抽到高处再慢慢放出来。

后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赣州的不少街头巷尾陆续出现了自来水亭,居民用水更加省力省时了,有些人就不到古井来取水了。

再后来,城市自来水管道逐渐铺开,水笼头直接装到家中。如此一来,沿续几百年排着队伍到古井取水的风景线,就此在人们的视线中彻底消失。“八角古井”也在八十年代的某天没有记忆的消失了。

直到年的5月,赣州市城管局市政养护工程管理处在进行东北路的改造工程中重新发现了这口消失了30多年的古井并给以修复。

在“八角井”附近还曾建有“老郎庙”,有关“老郎庙”的记载很少,不知道它建于何时,也不知道它毁于何时。仅在《赣州市戏曲志》里有记--“戏神庙在赣州市内八角井,名为老郎庙,现已无存”;《赣州市人民革命史》记载“年10月,受中共江西省委委派,汪群同志来到赣南担任中共赣南特委书记兼中共赣州县委书记。在此期间,在八角井老郎庙设立了“工余俱乐部”。

据顾禄《清嘉禄》卷七《青龙戏》记载,“老郎庙,梨园总局也。凡隶乐籍者,必先署名于老郎庙”。所以老郎庙是旧时戏班供奉祖师爷的场所,也是戏班艺人的行帮组织机构。

老郎庙内设四柱(会),一是潮源柱,为演员组织;二是长生柱,系场面(乐队人员)组织;三是余庆柱,为箱行管理者(服装道具)组织;四是源远柱,属起班(本家)和管班的组织。庙会设总管一至二人,负责全庙事务。

老郎庙供奉的老郎神,究竟指的是谁,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明代,梨园业曾将清源师(也就是二郎神)供奉为戏神、祖师。二郎神指的是谁,也是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毗沙门天王、李冰或者其子李二郎,也有的说是《封神演义》中的杨戬。但一般认为老郎神是唐明皇。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为老郎王的生日,那时,赣城的梨园子弟尽数齐至,打一桶清冽的八角古井的井水,洗涤满身的风尘,喝一碗甘甜的八角古井的井水,抹去嘴角的委屈,参拜老郎神像,然后开摆宴席。照惯例,这一天是弟子们请老板,演员、乐工们这一天算是当家作主,反过来出钱请班头吃一顿,也算是庆贺自己的节日。

但凡平时四时八节,每逢戏班有喜庆或难处,戏曲界众人也都会择个日子来此烧香叩拜,诸如起了新的戏班啦、戏师傅收了新徒啦,以及演员求保佑自己演出成功,唱得红火、唱成名角啦等等。

那时的八角井都是热热闹闹的,虽说它西临“官”(道署,在今赣州公园),东临“军”(卫府,在今卫府里),但有中间这“民“在,倒是一片市井气息。

如今,曾经的“赣州城庙叠庙,一城风景半城塘”已不复存在了。我们也只有在回忆中去感受曾经的过去。

虔城文史阁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长期挖掘。整理、开发、应用赣南民间近代史料,欢迎合作。

码字不易,欢迎转载、转发,但请注明作者、来源。谢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