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按下农村改革快进键推动农业高质量
2023/3/21 来源:不详农,天下之大业也。深化改革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法宝。 近年来,贵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顺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的要求,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进一步让沉睡的资产醒过来,让静止的资产动起来,让闲置的资产变现出来,充分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活力。 敢为人先 顶云经验唱响中国农村改革“春之声” 关岭顶云公社(现为顶云街道石板井村),是“顶云经验”的发源地。 “定产到组前,搞大集体吃大锅饭,大伙出工不出力,粮食产量上不去,许多人家过完春节就断粮,只能用野菜混合谷糠充饥。”年初,顶云公社石板井大队陶家组生产队村民,一致推选年富力强的陈高忠接任生产队长。 上任第一件事,陈高忠把陶家寨32户人划分为3个生产组,“定产到组,超产奖励”,各组定组长、定产量、定劳动力、定耕牛农具、定送粮人员。到了秋天,粮食丰收,产量比往年增加了两倍多,人均吃粮从上年的公斤增加到多公斤。陶家组人高兴了,但陈高忠还不满意。“搞定产到组,社员的责任心还不够高,能不能把土地分到每家每户,那样粮食肯定能大幅度上升,但风险更大。” 打定主意后的陈高忠,瞒着顶云公社,邀约村民陶天云、陈忠富、罗明才、李国昌、罗定尧、罗国民,在陶家组山林里名叫“灯盏窝”的隐秘地商量办法,后在陈高忠家中签下“合约”,摁上手印,悄悄实施包产到户。 7个红手印,引发了顶云公社的“土地改革”,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也展现了不甘贫困、敢为人先的贵州精神。 “北凤阳、南顶云”。从“顶云经验”开始,一次次改革,推动着贵州从“谋温饱”迈向“谋小康”。
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新貌。(贵州图片库供图)
年,国务院确立湄潭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重点探索土地制度改革及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的实践经验。数年后,湄潭形成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首创经验,被写进了中央文件和农村土地承包法。 年,毕节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开启了探索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互为促进的中国农村发展之路; 年,由余庆县成功探索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发端于六盘水市的农村“三变”改革,曾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是贵州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重要经验; 年,贵州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围绕思想观念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作风转变“三场革命”,努力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依靠土地,贵州踩着时代鼓点,砥砺前行,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盘活资源 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我家种了蜂糖李、红心柚、火龙果等精品水果,单是蜂糖李就种了近株。种植技术由合作社统一指导,销售渠道也由合作社找。”六盘水市水城区坪寨乡箐马村村民袁胜彬说,这一切得益于“三变”改革制度带来的红利。 年春节前夕,袁胜彬跟着乡里去水城区发耳镇、营盘乡等地参观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在得知这里的群众以“三变”改革制度为基础,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精品水果,不仅有土地租金,还有务工收入、年终分红后,袁胜彬下定了发展决心:“农业部门有技术辅导,政府提供果苗,销售有保障,收益稳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跟着干?” 院坝会上,袁胜彬签下“精品水果基地入股协议”,正式成为箐马村精品水果基地的一名股东,他也从产业发展“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三变”改革渐入佳境,内涵愈发丰富,要素活力进一步释放。截至年,全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7.5%;推动.9万亩集体资源变资产、.3亿元资金变成股金、.6万农户变成股东,带动农民股东户均增加收益元、人均增加收益元。 大胆试、大胆闯,发展不止步,改革不停歇。 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壮大,食用菌产业实现裂变式发展,茶叶、辣椒、水果、中药材种植规模排全国前三,蓝莓、李子等单品种植规模排全国第一,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聚焦清产核资、成员认定、股份量化、组建经济组织等关键环节,全省共完成清产核资单位数个,清查集体土地总面积2.53亿亩,经营性资产.7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2亿元,确认成员身份.06万人,量化资产总额.6亿元,发放股权证书.68万户,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个。 农村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信息管理系统”“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已建设完成;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迅速崛起,家庭农场蓬勃发展。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推进的农村改革试验,为释放土地活力、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分配关系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旧貌换新颜,贵州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小康之路。
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风光。(湄潭县委宣传部供图)
汇聚合力 “改”出群众幸福新生活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才能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塘约村位于安顺市平坝区西部的乐平镇境内。这里群山环绕,生态完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4%,美丽的染布河从村前潺潺流过,给这个古老的村子增添了几分灵动和妩媚。 年塘约村还是全省最贫困村之一,农民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0%,有贫困户户人,收入水平较低,生存环境较差,村级组织较弱。年以来,塘约村以“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民主自治、共同富裕”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盘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贵州大地,深化农村改革的田园曲已经奏响—— 息烽县立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牢牢把握农村兴旺,强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聚起强农兴农的磅礴力量,推动“三农”工作提质增效; 务川自治县强化农村承包地管理、融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强化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站在新起点上,贵州继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覃淋
编辑韦倩
编审金艾李冰